一路上,齊鳴他們已經見到了不下十個大型營地。說是營地,其實就是一堆的小帳篷和車。
阿里甫老人看到這些人時,臉上明顯露出了不悅。他甚至毫不避諱,當著齊鳴的面管這些人叫玉耗子。
按照老人的介紹,這些人大都是從內地來這的淘金客。玉石天生地長,維族人能撿,回族人能撿,漢人當然也能。
之所以厭惡他們,則是因為這群人缺少對大自然基本的尊重。
每到枯水季,他們像鼠群一樣呼啦啦的來。而到汛期又一窩蜂的離開,只留下一堆的各種各樣的垃圾。
這些垃圾會隨著汛期的洪潮和地表的狂風被沖到各個地方,污染這片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3小時后,汽車駛進山道一路爬坡,最后停在了一處補給點。說是補給點,其實就是一塊500多平的空地,加一棟3層小樓。
地方不大,但來往的人卻很多,都是要進山的采玉隊,他們會把車輛停在這兒換成毛驢或馬匹。
阿里甫和他兩個兒子熟練的檢查了下這次的裝備,在這做了下最后的補充。隨后他們從補給站牽出了2條毛驢,將行李都掛到了毛驢背上,之后的山路就不是車子能上去的了。
“阿里甫大叔,還沒到嘛?”
孫虎吐著舌頭,早就沒了之前的意氣風發。
離開補給站后,幾人沿著蜿蜒的小道一路向上,已經整整走了一個半小時。在5千多海拔高度徒步,可不是什么舒服的事。
尤其是對孫胖子來說。因為他的存在,隊伍每隔20分鐘就要停下休息。
阿里甫無奈的看著孫虎“按照我們的速度,想要到真正的阿格居改山谷,還要走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