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一合計,覺得建生祠不愿意,那今后給趙德生立廟吧,讓他逝后還能享受萬家香火。
然后又有人提出,既然是立廟,那總得有個由頭,要是單純的建立宗族祠堂,沒準后人會漸漸忘記趙德生的恩德,不如直接建成土地廟,到時候把趙德生奉為土地公,如此,哪怕今后后人忘了趙德生,也不會忘記逢年過節的一份香火。
雖然有人覺得,這話是在質疑他們的兒孫,但為了銘記趙德生的恩情,也就沒人反駁這個法子。
不過,這將來的土地公還活著,自然不能直接請進去,可廟宇卻可以開始修建了。
到時候,等趙德生百年之后,就可以直接供上了。
大家都覺得這法子好,于是在幾十年前,這廟宇就開始修建了。
大家都把對趙德生的恩情,落在了這一磚一石之間。
而且,年年都會修葺一番,至于清理,更是隔三差五就來。
聽了這件往事,我們心里愈發確定,這趙德生早有謀劃。
什么建祠立廟是村民自發提出來的?怕是他自己自導自演吧?
于是王渾問:“當年是誰提出來,要修建土地廟的呢?”
老人想了想,最后笑著搖頭:“忘了,年紀大了,記不住事。不過,這事兒我們都覺得挺好,是大家伙一致同意的。”
我也忍不住開口:“就沒有一點印象了?”
老人仔細思索,良久,搖了搖頭:“真沒有。不過,你們問這個做什么?”
我們立馬打了個哈哈:“就是覺得他主意正,想了這么個好法子,等老太公成了土地公,可以讓他做個廟祝,死后還能成為土地公的神官嘛。”
老人眼睛一亮,認可的點點頭。
“是這個道理,我回去問問別人去。”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