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大姑?”周至試著喊了兩聲。
背后有人說道:“這兒呢,剛在你劉嬢家看電視來著。”
周至扭頭,見到了那消瘦單薄的身影:“大姑。”
又對著側對門門口站著的一胖阿姨揮手:“劉嬢。”
“周至來了。”那胖阿姨笑道:“聽你大姑說你住院動手術了,這是出院了?”
“沒事了。”周至笑道:“這不出來就先給大姑報個平安嘛。”
“那可應該。”劉嬢笑道:“你是不知道這幾天我遭的罪,耳朵都給念出繭子來了!哈哈哈,見到你就好啊!”
“謝謝劉嬢關心。”
大姑將自己小屋的燈拉開:“傳家寶啊,快進來。”
周至頂著一腦門子的黑線進了小屋:“大姑,這稱呼我們能不能改改,以后別再這么叫了好嗎?”
大姑坐在床邊上,看著坐在白柳藤椅上的周至:“聽你媽說住院了,嚇得我不輕,還說這兩天去看看的。”
“表哥呢?”
“他?不知道在哪個狐朋狗黨那兒呢。”
“哦。”
大姑是苦命人,周至祖父母離開人世的時候,她當時才十五歲。
老爸那個時候才五歲。
街道看這家人實在是可憐,于是安排了姑媽在縣里紡紗廠做工人,就這樣將老爸拉扯到大。
聽說姑媽有個青梅竹馬,就因為老爸拖累,最后沒成。
直到很晚姑媽才結了婚,有了一小子叫何大勇,結果沒幾年,姑爺又得了肺結核,沒多久就走了。
何大勇從小就是個小流氓,混不吝,老爸想了不少辦法,才將何大勇送進了縣里自來水廠。
自來水廠里小年輕多,于是這表哥就算是找著自己的一方江湖,成天廝混,自打進了廠,就沒怎么回來住過。
老周家和老媽古井鄉的大家族不同,根據姑媽說祖父就是單丁,賣小湯圓擔擔面的,結果自己倒餓死了。
到了她這里,也是老爸一個單丁。
而到了周至自己這里,還是一個單丁,然后……就迎來了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
于是周至就成了三代單傳,而且大有繼續單傳下去的趨勢,在大姑嘴里,周至就成了“傳家寶”。
說起這個姑媽就咬牙切齒:“這都怪你幺舅,要不是他,你都該還有個弟弟的!”
周至說道:“給幺舅的拐杖做好了,還說過兩天就給他捎去呢。”
“這背霉的老東西!”大姑不忿:“看他干啥?就讓他死蠻州好了!”
周至不由得苦笑,這又是老輩兒之間陳谷子爛芝麻的恩怨了。
大姑嘴里的“背霉老東西”,卻是蘇家那邊出過的大人物,夾川縣的老書記——蘇秀邦。
蘇秀邦在當書記的時候,可是為夾川干了好些件大事兒。
第一件就是修造了夾川縣的首座跨河大橋,紅水河大橋。
這座大橋以當時的建造標準來說非常高,橋墩枯水期離河面十數米,雙拱大支撐,雙向車道,將夾川縣城和紅水河對面的馬街鎮,以及馬街鎮下面,長江下游十數里的榕山鎮,聯系在了一起。
這項舉措在當時可謂超前,將被紅水河分割的兩個大鎮聯系了起來,相當于為夾川縣拓展出了一個“沿江經濟帶”。
這也給一個當時國家級的大工程——蜀川省天然氣化工廠落地夾川,創造了極大的有利條件。
而化工廠給榕山鎮和夾川縣帶來的提振作用,在那個年代里,可謂是立竿見影。
在榕山鎮中心小學當教師的大嬢,她家的兒就是化工廠供電班的工人。
第一件事情搞定之后,幺舅又干了第二件大事,帶動全縣鄉鎮,養豬!
當時國家不讓私人養,幺舅那就辦集體豬場。
去鄉鎮,無論是開會還是辦事,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將縣委小吉普開到豬場去,先視察那里。
當時的蜀川省是全國第一糧食大省,生豬大省,而夾川,又被幺舅搞成了蜀川排名第一的生豬大縣!
三中全會以后,全國曾經有一百八十多個縣派出代表團,來夾川考察生豬養殖業,當時老爸也在縣財委,接待過不少。
后來每每說起這事兒,老爸都說這些代表團,是為了吃一口豬肉來的。
那個時候,只有夾川縣招待所,辦得起豪橫的肉席!
但是幺舅也有他的毛病,就是工作作風比較粗暴,獨斷專橫,罵人厲害。
計劃生育政策出來的時候,老媽已經懷孕了幾個月,其實從政策上講,是可以生下來的。
幺舅覺得這樣會被人戳脊梁骨,于是給老媽老爸做工作,讓他們帶這個頭。
最終這孩子到底是沒有留下,而大姑痛恨幺舅原因,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