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些時候同樣的一種坦克零件都無法通用——這完全就是生產部門的原因。以為缺乏合格的工人,許多組裝程序都是湊合著勉強完成的,拆下來的螺絲擰不回去的事情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油料補給因為丟了大華的油田時斷時續,畢竟秦國也是產油國,他們還是可以為前線部隊提供一部分油料的。
        可因為要從國內運往前線,本就捉襟見肘的交通成了最大的難題。秦國的道路網絡實在是不怎么樣,建設了這么多年,也就只能用勉強夠用來形容。
        運了人就不能運槍,運了槍就不能運彈,運了彈就不能運油……這種情況讓秦國對前線的支援變成了一種添油戰術,從某種角度來看,其實是一種很白癡的做法。
        為了節約燃料,降低部隊轉移時候被襲擊的風險,秦軍還開始大量裝備自行車等民用設備工具。只不過隨著蜀地的丟失,秦國儲備的橡膠等原材料都開始缺乏,這類產品又曇花一現開始漸漸消失。
        沒辦法,失去了南部地區,本來就地處西北的秦國只能開始使用人工橡膠來替代橡膠,勉強進行工業生產。
        可惜的是工業生產的人工橡膠畢竟只是人工橡膠,它在性能上確實不如天然橡膠,這直接導致了秦國許多工業產品的使用壽命下降到了讓人哭笑不得的地步。
        這種技術還是當年大唐帝國與秦國交好的時候,從唐國那邊引進的。當時引進這種技術的時候,贏鐸和他的大臣們,多少還帶著一絲得意。
        在他們看來,這是秦國能夠實現原材料自給自足的關鍵一步,唐國愿意提供這種技術,簡直就是愚蠢。
        那時候秦國正如日中天,上上下下的態度都非常的樂觀。大多數人那時候都認為,秦國在掌握了足夠多的先進技術之后,憑借著強悍的士卒,是可以在戰場上戰勝驕奢淫逸的唐國部隊的。
        可惜這些都只是秦國單方面的幻想而已,如今大唐帝國在戰爭中的損失已經接近20萬,可唐國國內依舊沒有出現嚴重的反戰情緒。
        從表面上來看,大唐帝國的民眾們似乎并不尚武,但是實際上從唐國建立的那一天開始,唐人對戰爭就從未恐懼過。甚至,包括皇帝唐陌在內,唐國的所有人都隱隱約約對戰爭有那么一絲期待。
        而表面上尚武的秦國,卻在接連的戰敗之后,開始出現了嚴重的反戰情緒:秦地的百姓已經打了太久太久的仗,他們的兒子丈夫父親有太多太多客死異鄉,秦人的血已經快要流干,秦國的戰爭潛力也已經耗盡。
        從蜀地打到了楚地,從沙渾一直打到了下韁。秦軍連續作戰了數年,早就已經筋疲力盡。隨后他們又丟掉了自己的幾乎所有成果,楚地蜀地,大華地區相繼被唐軍奪回,秦國剩下的似乎只有傷亡數字。
        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秦國隨時都有可能崩潰。盡管前線依舊有數百萬的大軍,可整個帝國都風雨飄搖。
        這一點,似乎也和德三一樣,盡管在兩線都還存有百萬大軍,可實際上戰局崩壞已經無可逆轉了。
(..book3881738817326696141412.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