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帝國戶部尚書王玉材揉了揉自己酸澀的眼睛,放下了手里的賬目資料。他最近的工作還算順利,因為至少從賬目上來看,大華帝國的財政收入正在提高。
原本不太讓人滿意的財政狀況正在好轉,不少原本給不起的撥款現在都可以考慮一下了。
對于一個主管錢糧的戶部官員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好事情,同時對于一個帝國來說,這也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收入的來源是多方面的,這幾天王玉材一直都在整理賬本,試圖分析出一些東西來。讓他欣慰的是,他還真的看出了一些東西來。
財政增加的最大一塊,來自于工業的興盛:大華帝國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增加了大量的工廠,這些工廠還有相對應的商業運行,給大華帝國帶來了一大筆稅收。
第二個半塊是農業,因為從大唐帝國引進了優良的品種,又實用了殺蟲劑與化肥,所以今年的大華帝國也獲得了豐收。本來就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大華帝國,自然也在這次豐收中獲得了大量的收入。
第三塊收入是關稅。豐江作為重要的通商口岸,已然成為了大華帝國最富裕的城市。數不清的貨物在那里結算通關費用,一個豐江城的收入,差不多比大華帝國南部地區的收入還要高。
不僅僅是大唐帝國與大華帝國之間的貿易稅收在海量的增加,從秦國過境出售給大唐帝國的貨物,也要途徑大華帝國,同樣也要上繳過境的費用。
這些每年都有的恒定收入讓王玉材這個戶部尚書松了一口氣,在朝會的時候,說話的分量都增加了不少。
可惜的是,伴隨著收入的增加,王玉材發現各個部門花錢的速度也在迅速提升。不管怎么抑制,大華帝國過去兩年時間的開銷也在水漲船高。
道路建設方面的投入開始劇增,因為商業的繁榮和生產的需要,交通運輸能力必須加強。這是大家都默認的支出,因為所有人都在要求改善道路交通狀況。
反過來,維修養護這些道路是需要錢的,管理這些道路鐵路也一樣要養一大群人。
隨著經濟狀況的好轉,大華帝國的皇帝陛下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安撫群臣還有下面的官吏,又提升了所有人的工資俸祿。
這種邀買人心的行為在戶部有錢這個大前提下,變得正確無比,所以王玉材也不得不同意了這一次的加薪計劃,畢竟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這些大臣確實為了大華的穩定做出了一定貢獻。
最后,增加最多的就是國防開支了。大華帝國在財政好轉之后的第一時間,就加大了國防開支預算。
沒有辦法,它現在被秦國和大唐帝國夾在中間,安全壓力巨大,所以必然會強化自身的軍事能力,以應對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兩線作戰危機。
奇葩的是,大華帝國不愿意采購大唐集團出售的先進武器裝備,他們堅持武器“自主研發”,并且在這方面投入了不少錢。
雖然說這種思路未必是錯的,結果也未必不好,可在無法完全吃透先進技術的情況下,貿然自行開發更先進的武器裝備,顯然是不太理智的。
神奇的是,最終他們竟然還真的成功了。大華帝國在之前自己生產的大華1型戰斗機的基礎上,重新進行了一系列的強化,最終設計出了大華2型戰斗機。
在皇子趙宇和其背后勢力的支持下,大華帝國的技術人員設計出來的大華2型戰斗機外形和意大利50戰斗機幾乎一模一樣。這其中的道理不用細說,總之功勞是屬于趙宇的,這讓趙吉越發的焦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