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報刊都對龍為入駐深城科技園一事進行了詳細報道。
不少媒體都在文章中引用了李少龍的原話。
“買不如造”這個論點頓時成了大眾熱議的話題。
龍國從不缺少有識之士,只不過此前“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論點占據了時代主流。
再加上開放后,國內的各個單位也開始以p論成敗。
堅持搞研發的人自然備受冷落。
他們看到這篇文章后,仿佛找到了知音。
這些科研人才覺得李老板說得太好了,如果每個人都像李老板這么想,那該多好啊。
可惜的是,這些話只得到了部分人的認同。
一些利益的得利者,開始對李少龍的論展開了嚴厲的抨擊。
他們直指李少龍危聳聽,妖惑眾。
一個京城高等學府的經濟教授在媒體面前公開批評道:
“如果所有的東西都搞自研,那誰來發展經濟呢,我們告訴增長的經濟將直接停擺,我們好不容易打開國門看世界,又要關起門來搞科研,所造成的停滯,李少龍付得起責任嗎?”
“還有,我們和列強好不容易修復了外交關系,李少龍卻在破壞國家關系,如果因此傷害了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李少龍就是國家的罪人!”
那個時候專家還是專家,教授還是教授,他的話立馬得到了很多單位主管的贊同。
某位電腦公司的老總,內地商業教父在媒體面前喊話道:
“素我不能對李公子的話茍同。
我們連想如今正在向國外市場進軍的關鍵時刻,如果我們這個時候放棄貿易,先發展技術,那會錯過最佳的發展機會。
搞研發是一件很燒錢的事情,我們應該先發展經濟,等時間成熟了,有了更充足的資金再去想研發的事情!”
這話聽起來太有道理了,外國人提供了現成的生產線,現成的電子零件,我們只要組裝好就能開始對外銷售,不是一樣賺錢。
目前的主要任務也是將p搞上去,自然是越快賺錢越好。
更多的專家和商業人士開始公開發聲,他們指責李少龍張嘴就來,妄議經濟。
最后輿論甚至有點失控,有些人已經上升到了人身攻擊。
說什么李少龍毛還沒長齊就妄論國事,還有說李公子飄了啊口不擇,甚至有人說李少龍是私心作祟破壞國內的經濟秩序。
普通大眾頓時陷入了迷茫,他們覺得李公子的話有道理,但一看這么多人站出來指責李少龍,有些人的話也非常有道理。
他們頓時也不知道該支持誰。
技工貿還是貿工技一時成了社會熱議的話題。
李少龍看到阿虎遞來的報紙,忍不住冷笑連連。
他都懶得和這些人嘴炮,時間會證明他才是對的,歷史會為他正名。
可就在當天下午,他收到了一份來自官方日報張記者的采訪邀請。
普通媒體,李少龍自然不會賣這個面子。
但官方日報,代表的可是國家,李少龍就算再忙,也要抽出點時間來接受對方的采訪。
他索性將采訪地點定在了龍為的新總部。
張記者在阿虎的帶領下,進入寫字樓。
他對這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