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華更加困惑了,他皺眉問道:“陛下不是已經懲治了那些叛國的商人了嗎?商賈還有什么問題呢?”    
    林小風深吸一口氣,緩緩道來:“商賈只是表象,官商勾結才是問題的根源。官員利用權力謀取私利,商人用財富換取權力,權力和財富相互交換,最終釀成禍患。五倍的利潤,就有人鋌而走險;十倍的利潤,就有人蔑視法律、破壞紀律;超過十倍的利潤,就有人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家性命。”
    邦華聞,神色凝重,他深知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卻也明白想要解決它,何其艱難。
    “我命令你消除這個弊端。”林小風的聲音堅定,帶著不容抗拒的力量。
    邦華初時疑惑,繼而皺眉,最后露出了驚駭的神色。他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的這個觀點,是從哪里來的呢?”
    林小風輕笑一聲,咳嗽了兩聲,似乎在掩飾什么。“是從《資本論》這本書里看到的。”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神秘。
    邦華學識淵博,卻從未聽說過這本書,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無奈地搖了搖頭。
    “我以后可以借給你讀一讀,但現在最緊迫的事情是消除官商勾結的弊端。”林小風避而不答,將話題拉回到了正題上。
    邦華沉思良久,無奈地搖了搖頭。官商勾結的問題,牽涉廣泛,想要根除,絕非易事。
    林小風輕笑了一聲,目光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我有辦法,但需要閣老你的幫助。”他的聲音溫和而堅定,仿佛一股無形的力量,讓人心生信賴。
    邦華肅然起敬,拱手說道:“臣愿意效犬馬之勞。”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決絕與忠誠。
    “我的策略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林小風緩緩說道,每一個字都仿佛經過深思熟慮。
    邦華的目光一閃,很快就領悟了皇帝的意思。他試探性地問道:“陛下的意思是讓我去做官商勾結的事情?”
    林小風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是的,也不完全是。我想讓你利用權勢組織商隊、商號,與賊寇、蒙古、建奴進行交易。朝廷禁止的商品,你就賣;朝廷允許的商品,你就低價賣。表面上是為了奪取利益,實際上是為了讓錦衣衛潛入敵后,進行偵察和策反活動。”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深邃的智謀。
    邦華猶豫了一下,問道:“這件事情非得我親自去做嗎?”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遲疑。
    “是的!”林小風肯定地回答,他的目光中充滿了信任與期待。
    邦華分析道:“賊寇、蒙古、建奴一定會調查商號的背景,如果知道是陛下或者勛貴在背后操控,雖然交易不會中斷,但很難獲得他們的信任。”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老練與謹慎。
    林小風微笑著解釋道:“你是內閣首輔,文臣的領袖,你去做這件事情不會引起他們的疑忌。這樣,錦衣衛才能獲得他們的信任,進行策反和破壞活動。”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對邦華的信任與贊賞。
    邦華恍然大悟,躬身行禮道:“臣這就去辦。”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決絕與堅定。
    林小風進一步安排道:“嘉定伯周奎已經吞并了叛商的產業,如果他向你求助,你可以相機行事。他在明處,你在暗處,既可以吸引賊寇、建奴的注意,又可以讓你不方便做的事情由他去做。”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深謀遠慮。
    邦華躬身行禮道:“臣領旨。”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皇帝的敬意與忠誠。
    邦華作為三朝元老,年近古稀,自然明白皇帝的用意。皇帝重用周奎,表面上是為了提攜他,實際上是為了打壓其他商人,為自己的商號鋪路。商戰如同戰場一樣競爭激烈,周奎一攪局,小商號自然會退縮,資源就會歸于皇帝手中。這一點,邦華心中清楚,林小風也想到了這一點,心中暗自高興。
    君主選擇臣子并不在于他是否清正廉潔而在于他是否能夠適應職位。周奎雖然貪婪但他的能力還是可以利用的。有周奎在前面攪局北境的商號將會重新洗牌而混亂的局面則對大明和錦衣衛都有利。林小風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與籌劃。
    他叮囑道:“關于商號的事情你要盡快去辦選一些忠誠可靠的人來領導其余的事情我會安排錦衣衛與你接洽。切記這件事情要絕對保密不能泄露給外人知道。”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嚴肅與謹慎。
    邦華回應道:“臣遵旨。”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皇帝的忠誠與信任。
    林小風嘆了口氣,似乎有些疲憊,但眼神依舊銳利。“再來說第二件事情,”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沉重,“你入閣半個月了可曾發現朝廷有哪些弊端嗎?”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對國家的深切關懷。
    邦華誤以為皇帝對他不滿,掙扎著想要跪下請罪。林小風按住他說:“但說無妨無須請罪。”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寬容與理解。
    邦華感激地看了皇帝一眼,然后緩緩說道:“臣認為朝廷的弊端主要有三點:天災頻繁、貪吏橫行、軍備廢弛。”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對國家的憂慮與關切。
    邦華還想繼續說下去,但林小風阻止了他:“這些事情我們明日再在朝堂上討論。現在賊寇已經退卻,我想借此機會整肅朝綱。”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決心與期待。他知道,這場戰斗才剛剛開始,但只要有決心和智慧,就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走出文淵閣,林小風的腳步顯得格外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鉛塊之上。夕陽的余暉斜灑在他的身上,為他那略顯疲憊的身影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輝。他的面容堅毅,眼神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那是一種歷經滄桑后依舊堅韌不拔的意志。盡管身心俱疲,但胸中那股子戾氣,卻如同烈火一般,熊熊燃燒,支撐著他繼續前行。
    自穿越至這亂世以來,他手中的劍已不知飲過多少人的血。每當夜深人靜,那些過往的戰斗如同夢魘般纏繞著他,讓他難以安眠。然而,每當黎明到來,那份對安寧的渴望便再次點燃了他的斗志。昔日流賊圍城,他雖能以一己之力震懾賊寇,但終究只是杯水車薪。如今,賊寇雖退,但他心中的殺意卻更盛,誓要以此次大捷為契機,大開殺戒,以儆效尤,讓天下人皆知,亂世之中,亦有鐵腕之治。
    黃昏時分,郭天陽輕輕推開殿門,步入這沉寂的乾清宮,輕聲喚醒沉睡中的林小風:“皇爺,公孫遇春求見。”
    林小風緩緩睜開眼,眸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隨即整理了一下略顯凌亂的衣冠,沉聲道:“傳他進來!”
    公孫遇春步入殿內,恭敬行禮:“陛下,召臣有何吩咐?”他雖未親歷戰陣,但近日來,為補充錦衣衛空缺,奔波于市井之間,亦是勞心勞力。
    “朕交代你的事情,進展如何了?”林小風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公孫遇春面露難色,緩緩答道:“回陛下,時間緊迫,目前僅招募到數百人。”
    林小風聞,眉頭緊鎖,心中暗自嘆息。這人數,對于他心中的宏圖大業而,無疑是杯水車薪。
    “宣府未陷之前,錦衣衛有多少人?”他的話語中帶著一絲急切。
    公孫遇春沉思片刻,方才答道:“宣府作為九邊重鎮,駐扎著精銳的邊軍,也是錦衣衛滲透之地。據郎繼武留下的手冊記載,宣府在編的錦衣衛有近千人。但考慮到空餉的問題,實際人數可能只有三成左右,大約三百余人。只是,不知他們是否已投降賊寇。”
    “三百人?不夠.遠遠不夠!”林小風低聲喃喃,眼中閃過一抹決絕之色。
    八大“蝗商”的根基在宣府,若不能短期內收復,他打算派錦衣衛秘密除去這些心頭大患。這些人多活一刻,便讓他多一刻的心難安。盡管他知道,此舉可能導致這些商隊的財富落入李自成之手,但此刻,他已顧不得那么多了。
    公孫遇春見狀,雖心中疑惑,卻也不敢多問,只能靜靜地站立一旁。
    “這樣吧,先清理錦衣衛中的空餉問題。派這些人廣泛布置眼線,發展下線。同時調整他們的俸祿,在京的每月二兩銀子,外任的每月三兩銀子,糧餉另外計算。凡是策反成功的,根據人數和對方的官職給予賞賜,錢從內帑中出。你可以擬個方案,朕沒有異議就執行。”林小風的話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
    “策反和購買情報的資金,都從內帑中撥給你,先給你五十萬兩銀子,不夠了再向朕要。”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種不容抗拒的威嚴。
    錦衣衛直屬皇帝管轄,林小風進行整改時,朝臣們無權干涉,這正是他的底氣所在。昔日流賊圍城,正是用人之際,不便進行整改。如今賊寇已敗退,正是整頓恢復的好時機。
    “朕對錦衣衛的期望,不過是希望它能恢復到萬歷二十年時的盛況罷了!”林小風的話語中帶著一絲感慨,仿佛是在追憶那段輝煌的歲月。
    公孫遇春初聽五十萬兩銀子時,心中略感驚慌,但隨后聽到皇帝的圣意后,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錦衣衛的榮光即將復興!他跪領旨意,聲音中帶著一絲激動:“臣即刻去辦理!”
    林小風目送他離去,無奈地搖了搖頭。如今的錦衣衛,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回想起萬歷年間,錦衣衛是何等的鼎盛?在萬歷三大征中,抗擊倭寇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技術含量最高。那時的錦衣衛人才濟濟,因為明朝與外國貿易頻繁,所以有很多通曉外語的人才,他們能夠混跡于朝鮮、日本等地,為國家的安全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反觀如今的錦衣衛,卻是戰力不濟,消息閉塞,貪腐成風,空餉盛行!這些弊端在短期內只能稍作緩解,要想徹底根除,還需要時間。
    公孫遇春剛離開不久,外面就匆匆進來了三個人。蔣太微、高時明、張正陽,三人一同前來,顯然是有要事稟報。
    “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他們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與激動。
    林小風聽到他們的聲音,臉上露出了喜色。蔣太微的到來,意味著通州的桑東序已經敗退,否則他絕不會來到這里。
    果然,蔣太微首先說道:“陛下,桑東序聽說京師的流賊敗退后,軍中一片嘩然。臣趁機出擊,在通州城外大敗其軍,所部人馬都逃往了居庸關。臣擔心京師有變,所以沒有追擊。”
    “好,甚好!”林小風笑著贊賞道,眼中的滿意之色溢于表。
    接著,高時明稟報道:“皇爺,奴婢送旨給劉澤清后,被他扣留。劉都督在鐵門關除掉劉澤清后,奴婢便留在他的軍中效力。”離京十幾天后,高時明終于回來了,他強忍著激動,向林小風稟報著情況。
    林小風看著他曬黑的臉龐,心中生出一股感動之情。大明還有忠臣啊!他暗暗贊嘆道。
    最后,張正陽稟報道:“自從龐子晉、單化鳳去世后,我已經成為了京師勇衛營的首領。陛下,臣今日率領勇衛營出戰,凱旋而歸!殺敵近五百人,損兵不足百人。”
    “好!甚好!”林小風已經詞窮了,只能連連稱贊。他深知,這些忠臣勇將的歸來,對于大明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你們今夜先休息,明日再論功行賞!”他的話語中帶著一絲疲憊,但更多的卻是欣慰與期待。
    “多謝陛下!”三人齊聲答道,隨即退下。
    其他人退去后,只留下了高時明一個人。林小風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關切之色:“高時明,辛苦你了。”
    “不辛苦,這是奴婢分內之事。”高時明沒有怨地說道。他作為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是內臣中的重臣,即使再苦再累,也不會有怨。
    “郭天陽,從內帑中支取五百兩銀子給他。”林小風的話語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皇爺!”高時明感動得涕淚橫流,“這都是奴婢分內之事,豈敢奢望皇爺的賞賜!”
    林小風嘆息一聲,從懷中取出一封密信交給他,說道:“這不是賞賜,而是路費。你又要遠行了。”
    啊?高時明愕然地看著手中的密信,五百兩銀子的路費,這是要他去多遠的地方啊?莫非皇爺要派他去朝鮮?
    接過信后,他不敢直視林小風,只是低聲問道:“不知皇爺欲遣奴婢往何處?”
    “去尋找黃得功,他會告訴你那個人的所在。”林小風的話語中帶著一絲神秘與期待。
    高時明略微思考了一下,已經明白了林小風的意思,但還是等待著圣上親自說出來。
    “北方有建奴的威脅,西方有闖賊的侵擾,西南方則有張獻忠的叛亂!要想破解這個局面,就必須采用合縱連橫的策略!”林小風的話語中帶著一絲決絕與睿智。
    “這是一封朝廷的詔安書,你持此書去見張獻忠。此去路途遙遠且艱難險阻,甚至可能喪命。然而,如果成功了,那么大明就可以得到喘息之機;如果失敗了,那也是天命所歸,不會責怪于你!”他的話語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決與期待。(本章完)
(..book303193031993898049736.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