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你把你家里孩子玩具拿來了?”一位大臣半開玩笑地說道。
    林小風并不氣餒,他解釋道:“這可不是普通的玩具,這叫吉祥物,有特別的寓意。”他一一指著布娃娃介紹道,“這叫靖靖,這叫江江、歡歡、贏贏、尼尼。取‘靖江歡迎尼’的意思,寓意著我們對各國健兒的熱烈歡迎和美好祝愿。”
    盡管林小風解釋得很詳細,但朝堂上的反應卻并不熱烈。一些大臣們竊竊私語,對這個新奇的創意表示懷疑。
    “這不就是小姑娘玩的布偶么?跟吉祥有啥關系?”
    “那個黑乎乎的尼尼是熊還是驢啊?怎么看都不像吉祥物。”
    面對質疑和嘲笑,林小風并沒有放棄。他從后腰又掏出一個長條形的布娃娃,這個布娃娃花花綠綠,看起來更加奇特。
    然而,這個新創意并沒有得到百官們的認可。他們看著眼前的奇怪布娃娃,臉色齊變,仿佛看到了什么可怕的東西。
    “這是啥?”一位大臣好奇地問道。
    “這叫二胡卵子。”林小風回答道。
    這個回答讓百官們更加困惑了。他們看著眼前的布娃娃,一時間竟然無以對。最后,一位沉穩的老臣站了出來,嚴厲地對林小風說道:“建業侯,眼下國事何其多?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可有可無的東西上!”
    這位老臣的話讓林小風陷入了沉思。他沉重地點點頭,將幾個布娃娃重新打包,然后一大腳踢飛出老遠。這一腳仿佛踢出了他的不滿和失落,也踢出了他對這個時代的無奈和妥協。
    朝堂上的氣氛一時間變得有些尷尬。白永元看著林小風的舉動,氣得眉毛發抖。他剛要發作,卻聽林小風驚喜地說道:“白閣老,上朝了!趕緊走吧。”
    這句話仿佛打破了朝堂上的僵局,百官們紛紛整理衣冠,準備開始新的一天朝政議事。而林小風也收拾起心情,重新投入到朝堂的紛爭之中。
    朝會對林小風來說如同往常一樣平淡如水。他靜靜地站在那里,聽著各位大臣的匯報和討論。這段時間以來,靖江國的發展如火如荼,各項事務都進展得十分順利。民間經濟大力發展,百姓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然而,林小風卻能明顯感知到一種新的氛圍正在悄然興起。隨著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民間開始衍生出各種思想和新奇論。這并不意外,這是一個時代的必然趨勢。
    對于林小風來說,最值得關注的還是西方的情報以及靖江戰船的制造進展。他深知教會始終是眼中釘,但當下的策略就是保持警惕,敵不動我不動。而與此同時,靖江鐵甲戰船的制造卻進展喜人。得益于火車產業帶來的爆炸性增長和技術進步,鋼鐵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無疑對鐵甲艦的生產制造是重大利好消息。第一艘鐵甲艦已經開始試制,預計未來一年就能制造成功并下海試行。林小風在其中出力巨大,他提出了許多創新性的建議和想法,如螺旋槳、氣笛等。如果能一一實現這些想法,那么靖江的艦隊將來必定會成為海上霸主,橫行天下。
    朝會結束后,靖江帝并沒有特別的召見他。太子也因為雞窩炸了而暗自神傷,沒有心情找他麻煩。這使得林小風倍感輕松地去到大理寺辦公。他關上公房的大門,泡上一壺好茶,捧起一本書靜靜地閱讀著。直到下班時分才離開大理寺回到公主府中。
    夜幕降臨在公主府內時,林小風正坐在餐桌前喝著雞湯、吃著宵夜,并看著報社和東大傳來的報表。這時下人來報導說有人求見。林小風放下報表好奇地問道:“天都黑了是何人來訪?”下人搖搖頭表示不認識對方只是一個書生并無拜帖自稱李執曾在南方做過縣令想要見林大人已經在門外糾纏了兩刻鐘了特別固執說什么也不肯走。
    “哦?”林小風來了興趣他如今的身份顯赫想要巴結他的人多了去了但像這種沒有拜帖就直接上門的情況還是頭一遭而且對方身份低微只是一個區區縣令說不定真有急事?眼下無事見見也好。于是他揮手道:“無妨把他叫進來吧。”
    不一會兒一個身穿青衫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他看起來有些憔悴但眼神卻十分堅定。他向林小風行禮后自我介紹道:“在下李執曾在南方某縣擔任過縣令因得罪上司被罷免現漂泊至京城聽聞林大人大名特來投奔。”
    林小風聽后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李執深吸了一口氣接著說道:“我在南方任職期間發現當地官員貪污腐敗嚴重導致民生疾苦我曾多次上書舉報卻無果反被誣陷罷免。”
    說到這里李執的眼眶有些發紅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但我并不后悔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百姓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如今我來到京城希望能得到林大人的賞識為國家和百姓盡一份力。”
    聽完李執的訴說林小風不禁對他的遭遇感到同情同時也為他的正義感和勇氣所打動。他沉思片刻后緩緩開口道:“李執你的遭遇我深感同情你的勇氣和正義感也讓我十分敬佩。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你若愿意我可為你引薦。”
    李執聽后激動得熱淚盈眶他連忙跪下磕頭道謝:“多謝林大人提攜之恩李執定當竭盡全力報效國家!”
    就這樣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林小風的公主府內又多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為著國家和百姓的福祉而奮斗著。
    在寂靜無聲的書房中,一個文士模樣的人出現在昏黃的燈光下。他看上去大約二十多歲,又或者更近三十歲,身姿挺拔如松,腰板挺得筆直。他的面容略顯消瘦,但雙目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人心。他,就是李執。
    此時的他,站在書房中,神情中帶著幾分決然,向著書桌后的林小風,深深一禮,“學生李執,見過建業侯。”聲音中充滿了堅定與敬意。
    林小風正坐在書桌前,一邊享受著美味的宵夜,一邊翻閱著手中的文書。他并未抬頭,只是隨口應道:“你自稱為縣令,卻為何不穿官服,又選擇在夜間來訪?門童已經讓你離開,你卻依舊在門外堅持,這可不是君子所為。”
    李執保持著行禮的姿勢,神情并未因林小風的冷淡而有所動搖,“實不相瞞,學生實在是迫于無奈,才有此行徑。”他的聲音平靜而堅定,仿佛早已預料到了林小風的反應。
    林小風抬起頭,目光如炬地打量著李執,“我們之前見過嗎?”他疑惑地問道。
    李執點點頭,“其實建業侯曾見過學生,不知侯爺可還記得?”他頓了一頓,繼續說道:“侯爺生日宴上,當場指鹿為馬,學生曾出相罵。”
    林小風的雙眸瞬間亮起,他仔仔細細地打量了李執一番,終于記起了這個敢于在眾人面前直不諱的年輕人,“原來是你啊!”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欣賞,“怎么,這次是特地向本侯來道歉的么?”
    “不錯,學生正是想來道歉。”李執恭敬地回答道:“學生后來知道當日指鹿為馬之人,多少都受到了一些懲罰,學生便想到這可能是建業侯設的局。本來學生還奇怪,侯爺不應該是為結黨營私、扭曲事實之人,可如果是設局甄別官員,那就合理許多了。”
    聽到李執的夸贊,林小風心中暗自得意,但面上卻仍保持著威嚴,“不錯,不錯!孺子可教。本侯接受你的道歉,你當初的風采可還讓我印象深刻,朝廷正缺你這樣的人才。”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需要本侯為你寫上一封舉薦信么?”
    然而,李執卻緩緩地搖了搖頭,“謝侯爺美意,學生不需要。”他的回答讓林小風感到意外。
    “嗯?那你想要什么?總不可能只是來道歉的吧。”林小風的興趣被徹底勾了起來。
    李執深吸一口氣,仿佛下定了某種決心,“學生想給侯爺講一講我的經歷,不知侯爺是否感興趣。”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期待與堅定。
    “講!不用客氣。”林小風揮了揮手,示意他繼續。
    李執開始講述他的經歷。他今年三十三歲,出身于詩書傳家,自小家境優渥。然而,他生性頑劣自由,離經叛道,不信圣人神佛,不識五經教化。直到二十六歲那年家道中落,才迫不得已考取舉人,換得官身。他初入官場,便見識了官場的黑暗與腐敗。官員為徒牟利、戕害百姓的行為讓他深感痛心。他憤然辭官入京,希望能在更大的舞臺上改變這個世界。
    在進京的路上,他聽到了越來越多關于建業侯的所作所為。提高商賈地位、開辦女子學校……這些舉措讓他深感欽佩。雖未見侯爺,但他心中仿佛已經與侯爺相識數年。然而,當他到達京都后的第一件事,卻是聽到侯爺的生日宴上的那場鬧劇。他厚著臉皮混了進去,卻誤會了侯爺的用意。事后回想起來,他深感慚愧。
    李執的講述讓林小風陷入了沉思。他感到這個年輕人的思想與眾不同,有著超越時代的先進性。他開始重新審視李執以及他的來意。
    當李執講述完自己的經歷后,他繼續說道:“學生此次前來并非為了求官或者舉薦。學生只是想與侯爺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希望能得到侯爺的指點與教誨。”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
    林小風聽后不禁對李執刮目相看。他感到這個年輕人不僅有著堅定的信仰和追求,還有著不俗的才華和見識。他開始認真思考李執所提出的問題和觀點,并與之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兩人的對話一直持續到深夜才結束。通過這次交談,林小風對李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也對他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期待和信心。他相信這個年輕人一定會在未來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同時他也意識到思想開明的重要性以及萬事不能系于一人的深刻道理。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和做法是否過于保守和陳舊,并決定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創新和改革,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在偏僻而古老的英國,一場未知的風暴正在醞釀。為何工業革命的火種會在這個國度點燃,而非當時更為強大、條件更為優越的葡萄牙或西班牙?這疑問,如同懸掛在歷史長河上的一盞明燈,照亮了一片獨特的思考領域。
    有一種引人入勝的假說,大西洋的貿易狂潮,如同一股巨大的洪流,沖垮了英國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這使得王權的力量在此地顯得異常微弱,遠不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皇室權威。在這樣的環境下,普通的英國人有機會通過海上貿易獲得豐厚的回報,而這些利益并未被皇室所獨占。
    然而,這樣的條件并非英國獨有,那個同樣參與大西洋貿易的法國也具備。但歷史的機緣巧合卻使得英國走在了前面。這其中的關鍵,或許就是一個名叫馬爾薩斯的人和他的學說——人口論。他認為,生活資料以算術級數增加,而人口卻以幾何級數增長,這導致生活資料的增加無法趕上人口的增長。這一理論,雖然在后世被廣泛傳播并多次引發爭議,但在當時的英國,卻并未得到廣泛的接受。
    英國人依然堅守著中世紀的生育文化,他們瘋狂地繁衍后代,仿佛在與馬爾薩斯的理論進行一場無聲的抗爭。而法國人卻選擇了相信這一理論,于是,他們與工業革命產生的另一個關鍵因素——人口,失之交臂。
    此時,英國的天時、地利、人和齊聚,國運如同璀璨的星光,降臨在這個國度。工業革命的火種,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悄然點燃。
    而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名叫林小風的人,他的前世是一個學渣,那些學習和記憶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然而,當他一步一步走向權力的巔峰,一次又一次投身歷史的洪流,那些被淡忘的記憶被本能從潛意識中扯了出來,用現實經驗的刻刀反復加深,甚至超越前世。
    他所處的靖江國,是一個底子厚實的國家。由于他的到來,高產量作物得以快速普及,人口也開啟了高速增長模式。而手工業的發展,使得一部分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成為了自由的勞動者。這些科學創新者,是由他一手培養出來的,他甚至不惜撬動國庫來推動這一過程。
    在這個玄妙的過程中,皇權的作用被巧妙地弱化了。身為皇上,最要緊的自然是要維護自身統治的穩定。然而,在林小風的巧妙斡旋下,所有人都未能意識到技術進步可能帶來的社會動蕩。而當巨大的利益撲面而來時,所有人都已經忽略了這種不穩定。即使后來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根源,想要改變也已經成為了妄想。沒有人有勇氣割舍這份讓人心醉神迷的利益,更沒有能力面對割舍產生的巨大阻力。
    在這個過程中,偉大的傳統文化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跳過了一個最被重視的環節——皇權與民權的對立,卻產生了巨大的爆發力。仁政愛民成為了一個優秀皇上的必備素質這不僅僅是一種統治手段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信仰。顯然靖江帝不用裝這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
    隨著海貿的大發展以及技術的爆炸式增長這個看似完美的閉環成功了。靖江由此成為了一個堅固無比的鐵桶沒有任何外部勢力可以打破它。一個史無前例的、開創了工業革命的封建帝國已經在這個世界上誕生并且它還以遠超常規工業革命的速度在發展著。
    然而這個看似完美的搭配卻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皇權的高度集中。萬事定于一身處在巔峰的皇權掌管著下面的一切。這樣的制度設計一旦遇到不明智的君主就有可能導致整個帝國的崩潰和戰亂。
    身為一個古人林小風最大的信念就是相信后人的智慧。他深知自己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只能盡力去引導和影響它。然而當李執提起這個問題時他還是感到了震撼和緊迫感。
    李執的熱情逐漸轉變為失望他以為林小風是個開明的人兩人會有共鳴但是對方竟然連談都不愿意談這個問題。然而林小風也有自己的考慮和立場他不能輕易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更不能隨意地改變歷史的進程。
    當李執轉身離去時林小風終于忍不住開口叫住了他。他詢問李執的去向和未來的打算試圖了解這個年輕人的內心想法。而李執則堅定地表達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就要讓更多人知道即使面臨困難和挑戰也要勇往直前。
    林小風無奈地嘆了口氣他明白自己無法阻止李執的想法也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但是他還是試圖勸說李執讓他明白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可能會帶來的后果和影響。然而李執卻堅定地回應了他認為即使面臨困難和挑戰也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兩人的對話在夜幕中逐漸消失只留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而林小風也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他要盡力引導和影響歷史的進程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和繁榮。
    在古老的京都中,夜色漸濃,但建業侯府的書房內依舊燈火通明。林小風坐在書桌前,手中把玩著一枚玉質的鎮紙,眼神深邃,仿佛在沉思著什么。
    突然,書房的門被輕輕敲響,一個身穿青色長衫的少年走了進來,他便是李執。他的眼神堅定,身姿挺拔,雖然年紀輕輕,但卻透露出一種超越年齡的沉穩。
    “侯爺,學生認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我們讀書人的使命。”李執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了對理念的執著。
    林小風聞,不由得笑出聲來。他抬頭看向李執,眼中閃過一絲戲謔的光芒:“我笑你無知,你可知本官為何說那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