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文聞聽此,內心翻騰起一陣懊悔的情緒,他在陳曙光跌宕曲折的表現中,窺見了他骨子里的剛韌本質。此刻,陳曙光雖已步入晚年,卻仍舊滿腔熱情地站在了林小風一邊。姜子文抓準時機插話進來,語氣沉穩而理智:“皇上,林大人反復演示,其間有多人試騎致傷,臣以為不必再做冗余的陳述。相較之下,朝廷若將大量財力投入到研究院的籌建中,或許會導致資源浪費。不如工部與陽曲縣合作,共筑火器制造機構,這才是朝廷務實的業績體現。”
    林小風斜睨一眼姜子文,心中暗忖陽曲縣辛勤澆灌的果實怎能讓工部輕易染指。他立即反駁,音色堅定有力:“姜大人,您的野心未免太大了!陽曲縣歷經艱辛取得的創新成果,豈容您工部隨便覷覦?”姜子文反駁稱一切舉措都是為了江山社稷,朝廷必將對陽曲縣有所嘉獎,林小風在心底冷笑,所謂的獎賞,不過是他們應得的權利罷了。
    林小風瞬間意識到高層策略的盲區,朝廷官員對于市場經濟走勢的認識尚顯模糊,特別是在雇傭制度廣泛實行的時代背景下,百姓的活動范圍必將大幅擴張,理論上此刻正是普及自行車的最佳時機,只是朝廷中人尚未領悟到這一層面的道理。戶部雖然對此概念有所觸動,但仍猶豫不決,害怕承擔投資的風險,遲遲不敢公開表態支持。
    就在眾人激烈爭論無法達成一致之時,靖江帝適時介入調解:“眾愛卿不必再爭吵,林愛卿如有異議,朕同意重新進行投票決定。”然而,在第二次的手舉表決中,支持工部意見的竟然占到了令人咋舌的九成之多。林小風環顧四周,看見太子與陳曙光面色漲紅,一時啞口無。他直這次投票存在不公平性,主張重新計票,卻遭到姜子文以大局已定為由拒絕。
    靖江帝眉頭微蹙:“林愛卿何必如此糾結于一時成敗?政策實施豈能兒戲?固然自行車有其優勢,但也必須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林小風心有不甘,堅持指出目前的投票方式不能真正反映自行車潛藏的價值,他建議以實際購買力作為選票,讓工部與陽曲縣各自的產品投入市場,以兩個月內的實際銷售額作為決勝標準,如若敗北,他愿意承擔死罪的懲罰。
    姜子文迅速反擊,強調工部制作的許多珍貴工藝品價格昂貴,普通百姓難以負擔,將這類產品與自行車相比顯然不公平。靖江帝對此表示了認同,認為不應偏向林小風。
    林小風泰然處之,他提出工部可以獨立研發火器,陽曲縣保證全力提供技術支持,且不論瓷器單價多少,只比較兩者總體銷售額。林小風此舉實則是巧妙布局,企圖通過開辟新的競爭領域,尋找創建研究院的可能性。姜子文權衡利弊之后,考慮到與陽曲縣緊密合作的必要性,加之瓷器在市面上的熱銷優勢,最終欣然接受了這一挑戰。
    第二日黃昏時分,宮中果然如約差來華麗的轎子。林小風昂首闊步,第一次以準駙馬的身份,堂堂正正踏入后宮,相比于以往的低調行事,此刻的心情截然不同。伴隨他的依然是昨日傳旨的小太監。轎子穩穩停下,小太監小心翼翼地撩起轎簾,林小風邁出轎廂,舒展腰肢,卻發現眼前的并非熟悉清漪殿,不禁愕然發問:“這是何處?”小太監低聲回應:“這里是偏殿,試婚儀式怎能在正殿舉行,那有悖于禮法規矩。”
    姜子文憤憤不平,堅持道:“玉光瓷若加大宣傳力度,銷量絕對不輸給自行車!”林小風冷然一笑:“玉光瓷的贊譽或許沒有那么深入人心。身為同僚,我不愿挑破事實,以免傷了彼此情面。然而,既然姜大人執意追問,民間確有傳聞——百姓常說:‘玉光瓷不過是貪官污吏所喜好的奢侈品罷了!’”林小風模擬著市井百姓的口吻,此一出,朝堂之上頓起波瀾,不少官員露出尷尬之色。
    緊接著,一場別開生面的自行車改裝大賽接踵而至,所有提交實用改良方案的參賽者都有機會獲得十兩紋銀的獎勵。民間能工巧匠們積極參與,雖然許多作品構思奇特卻實用性欠佳,但不乏創新十足的設計橫空出世,有人獨具匠心,竟然設計出帶有后視鏡的自行車,讓人贊嘆不已。林小風借此良機,大量吸納各類人才,為籌建中的研究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靖江帝確認了林小風的身體狀況良好后,不禁感慨:“看來你是個觀念獨特的人,雖然身體素質過硬,思維卻與常人迥異。”靖江帝當下決定盡快為林小風與涵淼公主完婚,并命令禮部盡快選定吉日,同時督促林小風盡快去禮部學習各種婚禮禮儀,務必掌握每個細節,以防出現任何意外。
    姜子文下定決心,不僅要親自找林小風清算這筆賬,更要當面揭穿和譴責他那陰險的手段,指責他無視靖江律法,甚至考慮直接覲見靖江帝,展開一場針鋒相對的對決,誓死制止林小風打著發展研究院的幌子,肆意踐踏工部辛苦樹立的良好形象。而汪一松則建議不要一味糾纏于與林小風的口水戰,對此,姜子文雖然心中惋惜,但他感到一絲安慰,因為在遙遠的陽曲縣,工匠們仍舊埋頭于爐火之間,專注于手里的活計,外界的紛紛擾擾絲毫未能動搖他們的專心致志。
    靖江帝頗為驚訝地詢問:“百姓真的如此評價玉光瓷嗎?”林小風堅定地答道:“確實如此,臣曾在市井街巷親耳聽見這樣的評論。”姜子文一時語塞,意識到林小風先以贊美鋪墊,后揭露弊端,直指問題核心。
    林小風聽罷,沒有受到觸動,反而決定轉身離去。姜子文眼見其身影即將消失在門扉之后,不由得心跳加速,伸出手臂試圖阻止,語中透出警告:“林小風,若《北廊日報》繼續對玉光瓷發起無端攻擊,民間口碑將蕩然無存,你這般競爭手段實乃卑劣!我將向靖江帝申訴,與你當面對質。”林小風對此毫不在意,步伐堅定地朝著門外走去。
    自行車如同一支銳利的戰略箭矢,悄無聲息地滲透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錦衣衛們遵從林小風的精心部署,毫不猶豫地解下駿馬的鞍韉,換上了這副剛毅挺拔的鋼鐵雙輪伴侶。此番舉動,宛如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池塘,頃刻間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激起了層層議論的漣漪。每當那隊身著華麗甲胄、頭戴熠熠紅纓的特殊隊伍穿越大街小巷,清脆悅耳的車鈴聲在空氣間歡快地跳躍,恰似清晨的寺廟鐘聲與傍晚的暮鼓,一聲聲叩響在民眾的心坎上。
    林小風正色進:“陛下,忠逆耳利于行,朝廷當以身作則,行事皆應遵循道德準則。宮女同樣是人,而非可供他人利用的工具。當今京都百姓通過報紙知曉天下事,宮中陳規若與時代脫節,一旦傳至民間,必將引起輿論嘩然。試問天下父母,有誰愿意自己的女兒遭遇此種境遇?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女子入宮的意愿,更會損害皇家的威望。”
    呂德行緊接著提到了近日民間輿論的一樁熱點,某些尖酸之人批評錦衣衛過分注重外在風貌,如同未經世事砥礪的少年郎,然而這些貶損的背后,實質上反映出的是一種羨慕嫉妒的心態。林小風與李德賢聽后,臉色越發嚴肅起來。孔愛國結束了與四鄰八舍的親切交談,婚禮的節奏漸趨莊重,但無論他行至何處,那雙兼具威嚴與親和的目光始終成為人群的焦點。林小風深知,這是百姓對孔愛國深深的敬仰與喜愛,而李德賢則思索著,錦衣衛的形象應當更加凸顯陽剛之氣,如此方可深入人心。
    林小風謙遜地向皇上表達謝意:“陛下洞察秋毫,英明決斷!”靖江帝做出決定后,眾人皆不再有異議,皇家研究院的事宜至此塵埃落定。林小風內心深處暗自歡喜,此事終于得到妥善解決,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報童們趁機再添一把火,進一步揭示自行車不僅是一款便捷高效的出行工具,更能鍛煉體魄,強壯筋骨,這款革新的創造正是出自陽曲縣匠人們的獨特匠心,如今在京師的大街小巷設立了多個體驗中心,敞開胸懷歡迎每一位市民前來免費試駕。當民眾們急不可耐地詢價時,報童告訴他們詳情還需親臨體驗點咨詢。此消息一出,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湖心,引起軒然大波,百姓們紛紛涌入體驗點,雖然現場熱鬧非凡,但他們帶走的只是心中的興奮與期待,而并非實實在在的商品。
    朝會散去之后,林小風獨自立于巍峨宮殿的大門外,面對初升的朝陽,心頭涌動著復雜的情緒,像是酸甜苦辣交織在一起,五味雜陳。他咀嚼著成功的甘甜,深知那背后是他默默付出的心血與汗滴,此刻穩固的基石預示著未來的擴展之路將更為開闊平坦。林小風決心要在陽曲這片沃土上樹立一面旗幟,借助科學的力量舉辦一場盛大的展示,使朝野上下所有人都無法再輕忽科學的至關重要性。在利益的驅使下,無人能夠抗拒科學帶來的變革洪流。林小風在心底默念:“我,林小風,將矢志成為科學的奠基者,以此成就必將載入史冊。”與此同時,他還留下了嚴厲的訓誡,要求后代子孫嚴謹治學,一旦發現有在課本上胡亂涂寫的行徑,將在科舉考試中扣除相應的分數,嚴懲不貸。
    然而,林小風并未受此影響,只見他從懷中取出另一封密封函件,語氣平穩地稟告:“陛下,這里還有一封信件請您御覽。”靖江帝急切地接過來,全體臣子屏息靜待謎底揭開。隨著函件被打開,靖江帝瞠目結舌,失聲道:“竟是十二萬八千九百兩?”群臣無不為之震驚!
    面對四周的疑惑與驚奇,林小風處變不驚地解釋:“陛下,之前所說的是實際售出自行車的總額,而這筆數目則是預收的訂金總額。實情是我們已收到了十二萬余兩的款項,但由于生產能力限制,兩個月內僅能產出萬余輛自行車,以至于市場需求遠遠超出供給量。京都百姓對自行車趨之若鶩,預訂者數量已經超過二十萬,即便陽曲縣全力以赴投入生產,仍是供不應求。”
    林小風帶領李德賢步入庫房,沉重的門扉打開后,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排未曾公開的新車型。當中包括專門為搬運貨物設計的三輪車以及匠心獨具的倒騎驢款式,林小風解釋道,這兩種車型的初衷是為了支援那些無力承擔牲畜運輸費用的底層百姓,助他們拓寬生存之路。李德賢親自試駕了倒騎驢,對其簡潔的操作方式和高效的性能大加贊賞,不過他也提出擔憂,新增的三輪車商品可能會打破原有的銷售模式,公眾接受度可能不高。對此,林小風已有備而來,決定暫時將三輪車作為購買自行車的附贈品,在體驗點展示而非單獨出售,待與工部之間的競爭局勢明朗之后再全面推出市場。他謹慎地將自行車定價為每輛五錢,三輪車每輛七錢,總計十二錢,細心權衡了普通百姓的購買力,甚至還推出了三輪車分期付款的優惠政策。
    靖江帝默認了這個方案,對林小風的堅定決心給與了高度評價,只要雙方都沒有異議,朝廷允許他們進行新一輪的商業較量。于是,雙方協議在接下去兩個月內,在民間進行商品銷售的大比拼,以最終銷量決勝負,結果一旦公布,即為最終裁決,不得更改。靖江帝心里清楚,這場角逐也許會影響到原本預定的皇家婚典,但他同樣贊賞林小風勇于革新的精神,深知研究院的建立對于國家長遠發展至關重要。因此,靖江帝最后決定尊重兩位臣子的競爭訴求,再次舉辦一場關系到國家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重大賽事。
    林小風憤然將床帳完全拉開,怒不可遏:“豈能如此對待我!我怎么能將一個陌生人帶回家?”小太監焦急地解釋:“若公主同意,這名女子或許可以隨駙馬出宮,但都尉顯然對此事毫無知情。”歷史上從未有過駙馬對試婚如此困惑的先例,這實屬罕見。
    為了證明自己,林小風毫不猶豫地解開衣襟,露出結實的上半身,展現出常年鍛煉形成的肌肉線條,他說:“若陛下對微臣的體質有所疑慮,微臣只能以事實證明。”他回憶起在山中刻苦修煉的日子,即便回到京城仍堅持不懈,甚至還受到了謝洪信的親身指導,雖然未能練就彭于晏那樣的完美體型,但肌肉輪廓分明,充滿力量感。
    靖江帝審視著林小風瘦削的身軀,驚訝之余挑剔其過于消瘦,林小風尷尬回應:“微臣并非虛弱,而是精悍。”靖江帝不滿意地說:“精悍?相較于謝洪信那般健碩的身形,你或許可稱精壯,但你如此骨瘦嶙峋,在戰場上恐怕難以承受刀劍之擊,必須增肌。”林小風聽后才明白靖江帝偏愛壯碩身材,他尷尬地整理好衣物。
    吉時來臨,孔愛國穩健踏上舞臺,代表全體錦衣衛向新人送上真摯的祝福,并親手遞上一輛閃亮如新的自行車作為賀禮,這輛車象征著進步與活力。鎂光燈閃爍不斷,孔愛國耐心教導新人如何駕馭這份新時代的禮物,新人臉頰洋溢著幸福燦爛的笑容,周圍圍觀的百姓們也都屏息凝神,甚至有許多人主動靠近,希望能一窺這新奇事物的操作竅門。錦衣衛們還特意帶來陽曲縣特有的爆竹,以此熱烈的方式傳達對新人美好婚姻生活的祝愿。孔愛國細心提醒著點燃爆竹時務必穩重,安全至上。隨著爆竹炸裂,硝煙升騰,盡管突如其來的巨響讓不少人心頭一驚,但現場秩序井然,掌聲如潮,笑聲連連,這無疑是一場全民共享的盛大慶典。
    群臣聽了,有人不住地點著頭,仿佛春風解凍了冰雪,被林小風那富有感染力的贊美方式所打動,對他那卓越的論辯才華暗自稱賞。靖江帝在聽聞林小風的論述后,心中的激情猶如爐火越燃越旺,本打算聽聽具體的經營分析,卻不料林小風的觀點直擊人心,深入人心。王景文安靜地站在皇上身邊,盡管已被說服,內心依舊波瀾起伏,對林小風的見識贊不絕口;而姜子文的臉色卻愈發陰郁難看。
    李德賢對于將研究院選在西郊表示疑慮,擔憂偏遠的位置會引來爭議。林小風深思熟慮后坦率直:“誠然,掛皇家招牌而地處偏遠,難免遭致非議,但從保持學術純凈的角度來看,遠離喧囂的官場是非,實乃明智抉擇。研究院的初衷在于潛心鉆研學問,防止被官場陋習污染,我們要創造的是一片寧靜而純凈的研究樂土。”
    女子正欲開口,小太監驚慌失措地闖入房間,惶恐地詢問:“都尉,發生了什么事兒?”林小風嚴厲追問:“公主在哪里?這位女子又是誰?”小太監吞吞吐吐地回答:“公主仍在清漪殿,這里的試婚是指用宮女代替,這位女子是宮中精心挑選的,莫非都尉之前有所誤會?”林小風一聽,心頭怒火瞬間被點燃,暗想:“我以為的試婚是要與公主共度一夜,卻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安排!”
    這場突如其來的插曲暫時告一段落,二人相對沉默,各自心緒萬千。林小風在心里默默地發誓,必定會對公主倍加疼惜,不辜負李德賢的信任和寄托。而這個清晨,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既有未來的期待,又有現實的挑戰,一切都在悄然醞釀著新的故事篇章。
    李德賢的目光最后停留在角落里一輛形態奇特、僅靠一個輪子支撐的車輛上。林小風微微一笑,揭曉這是名為“扭扭車”的玩意兒,看似兒童玩具,實則妙趣橫生,計劃在體驗點展示,但并不作為商品售賣,主要是為了滿足孩子們無窮無盡的好奇心。盡管李德賢無法完全領會扭扭車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作用,但在親自試玩后,也被其新穎獨特的趣味性和新鮮感所吸引。然而他覺得,相比于更具實用價值的自行車和三輪車,扭扭車似乎顯得稍微遜色。林小風心中暗笑,他知道引進扭扭車不僅僅出于商業策略,更多是出于填補自己童年記憶中的一種缺憾,同時也希望通過玩具的魅力吸引更多孩童的眼球,溫暖他們那一顆顆清澈純真的心靈世界。
    靖江帝傾聽著林小風的話語,身子略微后仰,形成了傾聽的架勢,眸子里閃爍著深邃的思索之光。林小風則不急不躁,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充滿了磅礴的力量:“諸位同僚,試想一下,現今朝廷里的達官顯貴、地方上的豪紳巨賈出行之時,盡是車水馬龍、仆役成群,而咱們廣袤土地上的尋常百姓,卻往往要在生活的奔波中辛勤勞碌,步履維艱。京畿內外,工廠密集如林,運河舟楫絡繹不絕,商貿活動熱火朝天,對勞動力的需求可謂空前。尤其是那些居住在遙遠鄉村的勞工們,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風雨兼程,這份辛苦,不知諸位可曾細細體味過?”
    林小風提醒孔愛國,在執行任務時要靈活機動,順應時局變化,在前往新婚夫婦家中祝賀時,不僅要誠心誠意贈送自行車,更要確保媒體跟進報道,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效應。同時,在收到工部名貴的瓷器玉光瓷時,孔愛國應婉轉謝絕,以工藝復雜、過于奢華為由,暗示它并不符合現代君子追求簡樸生活的價值觀,這一做法旨在襯托自行車的實用性及性價比優勢,而非貶低其他工藝品本身的價值。
    皇家的試婚傳統既新奇又獨特,林小風為未曾完婚便先行試婚的公主感到一絲惋惜。他自詡為人正直,身心康健,一身男兒血氣方剛,無需多即可證明自己。然而禮部不曾提前教導,如此突然的安排讓他感到猝不及防。想到婚約之事,他心頭滋生出一種淡淡的憂慮,身為穿越者的他,終于要面對婚配這一人生重要節點,遠方的親人是否平安,是否能在晚年享有安寧的生活?
    “荒唐至極!”靖江帝憤懣不平,雙眉緊蹙,語氣中充滿了迷惑與責難,“若是林小風與涵淼公主情投意合,怎會與異性無緣,反而時常進出清漪殿而不涉獵紅塵?”王景文娓娓道來,披露了早年間考察陽曲縣時的發現:“昔日陽曲縣并無風月場所,直至今日,雖然有了座名喚‘風華樓’的青樓,但實為陽曲縣政府經營,且據聞林小風從不涉足此類場合,朝廷之中,如此自律且年輕有為之人屈指可數,尤其是他身為青樓業主,還能保持潔凈,此等情形確實耐人尋味。”
    林小風沉穩回應:“姜大人此不盡準確。陶瓷制品與自行車在批量生產和市場規模上存在著顯著差異,二者價格相差懸殊,自行車只需區區五錢,而玉光瓷則高達百余兩。倘若均要求現買現賣,顯然對自行車不公平。再者,自行車的推廣力度與影響力遠超玉光瓷,依靠的是廣泛的民間口碑與人際關系網絡,而非純粹的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如果雙方都能在同樣的市場競爭條件下對決,勝負顯而易見。”
    王景文繼續推理:“陛下,您可能忽略了一點,林小風與江湖人士謝洪信關系密切,而謝洪信放蕩不羈,世人皆避之唯恐不及。然而……”靖江帝怒不可遏地打斷他:“夠了!你這番論失當,越發離譜!”盡管靖江帝對林小風喜好男色的說法嗤之以鼻,但當他聽說林小風對試婚之事表現得極其反感時,也不禁心生疑竇。
    靖江帝聽完林小風的肺腑之,不禁為之動容,他撫額沉思片刻后,決定采納:“你說得很有道理,朕當下令改革試婚制度。”接著又問及林小風的身體狀況:“既然如此,你的身體是否正常?是否需要太醫院重新為你體檢?”林小風面色微窘,心下嘀咕:怎么扯到我的身體問題上了,難道質疑我身體不行?
    林小風怒不可遏,用力掙脫束縛,背對著小太監憤然離去。約莫半個時辰后,小太監瑟瑟顫抖地跪在靖江帝面前,王景文在一旁靜靜聆聽他的哭訴。小太監抽泣著講述:“林大人堅決不肯妥協,最后離去了。”他膽顫心驚地偷偷窺視著王景文的反應。只見靖江帝與王景文同時皺起了眉頭,王景文湊近靖江帝耳邊,低聲試探地問道:“陛下,莫非林大人對女性無甚興趣?”這一句令人驚愕的問題,仿佛凍結了整個時空,故事在此戛然而止,留下無盡懸念。
    林小風堅毅地表示:“即便著眼于未來,也不能因此犧牲無辜女子的一生。試婚宮女或是伴嫁公主府,或是孤獨終老宮廷,兩者都不是良策。因此,我認為這種陳規陋習應當革除。”靖江帝聽罷,頗為不悅:“你談論宮中規矩,實屬逾越本分。此事關乎你自身,何必多?”
    靖江帝追問其原因:“何以謂之悖人倫?”林小風解釋道:“試婚之宮女與我并無絲毫瓜葛,此舉實為荒誕不經,違背人性。”靖江帝反駁:“有何荒誕?歷來駙馬皆依此慣例行事,你若特立獨行,豈非破壞宮中規矩?此舉本意也是為了你們婚后生活幸福。”
    小宦官接著說:“試婚的對象是六公主,宮中遵循舊例,雖然婚期已定,但試婚環節必不可少,不過只是一種形式罷了。”李德賢聽后,臉色瞬時起了變化,緊緊盯著林小風。林小風則震驚不已,辯解說:“我與公主兩情相悅,為何還要經過試婚?”兩人一時爭論不休,最后林小風為了平息風波,答應以某種條件換取免去試婚,從而達成和解。
    目睹林小風這一連串細致入微且富有戰略眼光的策劃,李德賢不禁內心震撼。林小風則泰然自若地回應:“商場如戰場,各有謀略,我們所要做的,是在事實的基礎上彰顯自家產品的優越性,而非刻意詆毀競爭對手。”他鼓勵并安慰孔愛國,承諾會盡力協助他解決家庭糾紛,使得孔愛國能夠一心一意投入工作。孔愛國深受感動,感激之情溢于表,發誓將竭盡所能完成這項重任。
    正在此時,一個小宦官疾步從大殿之內奔出,一眼瞧見林小風,立刻滿臉堆笑地上前:“林大人在這兒,真是巧遇。”林小風不禁好奇詢問何事。小宦官獻媚地稟報道:“禮部剛剛擇定了吉日,皇后懿旨宣召,大人您明日必須入宮參加試婚儀式。”聞聽此,林小風與李德賢兩人皆瞠目結舌,面面相覷。
    林小風心頭疑竇叢生,喃喃自語,流露出對宮廷中新奇習俗的困惑:“竟然有這樣的安排,這樣一來,新婚應有的莊重與神圣又置于何地?”李德賢側臉看向他,嘴角勾勒出一抹含蓄的譏誚笑意:“大丈夫行事豈能拘泥于細枝末節?歷朝歷代的駙馬都曾走過這一遭,如今我也先回東宮小憩,待到夜晚再來西郊共赴此約。”語畢,李德賢拂袖翩然而去,只留下小太監與林小風面面相覷。小太監強裝笑臉,對林小風說道:“林大人,您現在應當被稱為駙馬都尉了。”又關切地詢問:“明日您閑暇時,小的是否該為您準備好轎子,恭迎您進入后宮?”林小風點頭答應,小太監這才恭敬退下,剩林小風獨立原地,陷入深深的沉思。
    至于具體規劃方案,林小風強調務必精心設計,細化到諸如分級考核、職務設置等諸多環節。當討論到學生考核等級設定時,林小風玩笑般舉例:“我們可以仿照讀書人的進階之道,按學業成績分為三個層級,入門者稱為‘一本’,漸至佳境者為‘二本’,唯有才學卓絕、品行端正且潛能非凡者方能攀登至最高的‘三本’。”李德賢聽得一頭霧水,誤以為這里的數字大小代表著地位高低,與朝廷常規恰恰相反。林小風嘴角上揚,解釋道:“非也,此處數字越大,級別越高,所謂‘三本’,實為學子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李德賢邁出了工部衙署那沉甸甸的大門,臉色依舊蒙著一層揮之不去的困惑陰影,他側首望著摯友林小風,眼神中堆滿了探尋:“林兄,近來你是怎么變得如此豁達寬容了呢?”林小風聽見這話,嘴角勾勒出一抹飽含閱歷的深深笑容,那是一種閱盡人間滄桑后的泰然與恬淡,他慢條斯理地回應:“我所追求的,不過是場公開透明、公平正義的競爭,只有這樣,方能贏得人們心底的敬畏。商品若真有鐵一般的品質,又何懼市場的檢驗?謠固然容易蔓延,但真相如土中黃金,縱使澄清艱難,終會有洗盡鉛華的一天。對于姜子文的事情,既然我已許下諾,必會堅守誠信,讓事實昭昭于世人之前。”
    隨后舉辦的自行車涂裝大賽,則采用了全民投票的方式評選優勝者,這是一場關于審美的盛宴,場面熱鬧非凡。最終,太子李德賢以其融合皇家象征——蟒袍圖案的明黃色涂裝設計,榮獲桂冠,春風得意地沐浴在贊譽的海洋中。林小風在一旁默默微笑,心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調侃之意。經歷這連續三場精彩絕倫的比賽洗禮,自行車已經成為京都的新風尚標志,不僅成為婚禮慶典上的必備之物,更是各家各戶爭相展示的驕傲,自行車銷售量猶如離弦之箭般急速上升,相關話題持續發酵,熱度經久不衰。
    然而床榻那邊并未傳來回應。林小風略感詫異,不明白公主為何默不作聲。正當他準備溫和問詢時,掀開床帳一看,床上躺臥的并非李涵淼公主,而是位正值豆蔻年華、容貌嬌艷的女子,羞澀地望著他。林小風愕然無語,喉頭滾動,不解地問:“姑娘是何人?”
    林小風畢,嗓音略顯嘶啞,但仍不失謙遜地請教皇上評判。靖江帝被林小風誠摯懇切的語觸動,略做停頓調整氣息,然后正色發問:“既然結果業已明晰,諸位愛卿可有不同見解?”
    這句話猶如雷霆轟鳴,在群臣中激起層層漣漪,難以想象一件新品能在短時間內引來二十多萬市民的瘋搶。靖江帝亦被這個數字深深地震撼,追問林小風究竟是如何創造這樣的奇跡。林小風沉穩回應:“陛下所‘民心所向’四字,便是答案的核心所在。”姜子文仍然難以接受,堅稱自行車并非生活必需品,何以能夠吸引如此大規模的消費群體。靖江帝反復核查數據,最后滿臉欽佩:“果真有二十多萬人預約訂購了嗎?你是如何達成這一壯舉的?”林小風平靜地回答:“唯以真誠待人,契合民意,萬事方有可能成功。”
    李德賢陷入沉思,眉間依舊掛著憂慮。這時,林小風提到了一個關鍵人物:“曹丞相到訪!”李德賢抬眼望去,只見歐智勇正引著孔愛國緩緩走來。李德賢頓時恍然:“原來你打算借錦衣衛之力,為自行車的推廣造勢!”孔愛國身居高位,麾下擁躉眾多,一旦行動起來,自行車的推廣力度無疑將大大增強。
    李德賢作為現場的見證者,適時挺身而出,為林小風澄清事實,確認林小風并未插手此事的策劃與執行。然而,姜子文對這樣的辯護不予接受,固執地認為林小風應當為此造成的損失負責,強調二者之間的競爭必須基于公正原則,否則,即便是林小風在賭約中獲勝,但如果勝利的基石是不公平的手段,那么研究院的成立也會失去民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