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家在的片區,對口最好的中學是四中,其次是八中,既然是插班,肯定是往好學校插,師資力量強,能考上大學的幾率也高。
但好學校的插班名額就那么點,自然競爭激烈。
陸二叔去找四中校長的時候才知道,插班名額早就滿了,還有不少關系戶排著隊想進來。首都這地兒,一塊石頭扔下去,能砸死一片沾親帶故的官眷家屬,校長也有各方面的關系需要平衡,都是關系戶,讓誰進不讓誰進,得有個說法,才不至于得罪人。
就比如兩個背景相當的關系戶都想送孩子進來插班,但只有一個名額,給誰?
如果其中一個孩子成績優異,另一個成績普通,那校長就有辦法了,出一張插班考試的試卷,拉幾個陪跑的學生一塊兒考,最后成績好的那個第一名,順利拿到名額。
合情合理。
既保證本校畢業率不會被拖后腿,也不算得罪人,對方又能心服口服。
但陸二叔一下要塞兩個進來,校長就為難了,只好先問:“兩個孩子之前成績怎么樣?都是高中水平嗎?”
季耀是高中水平沒問題,之前還是首空附高畢業的,但林楚嘛……陸二叔想到大哥在電話里說的,“我侄子是高中水平,但我侄媳婦兒情況有點特殊,她之前在鄉下,只念到小學畢業,但是據說她一直在自學,水平跟高中生差不多。”
什么?小學生?
校長簡直懷疑耳朵聽錯了,跟陸二叔確認后,擺手道:“陸主任,不是我不幫忙,我們學校高三的學習進度本來就快,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復習之前的知識,不會再重新教,你侄子倒是可以插進來,但你侄媳婦這種情況,我建議從初三開始念。”
“再著急考大學也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反正再怎么自學,小學水平也不可能達到他們學校高三生的水平。
校長答應給一個名額,算是給面子了,陸二叔也不好再多說什么。
回家后,陸二叔給大哥陸振國回話。
“大哥,要不就讓小林從初三開始念,如果水平真的不錯,那今年九月就升高一了,過三年高考也不錯,她年紀又不大,不用這么著急。”
那些大齡知青著急他理解,林楚小丫頭片子,還不到19歲,急個什么勁兒?
陸振國:“行,我問問小林,你也再問問其他學校,能不能接受這種情況的插班生。”
陸二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