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還出現剪邊半兩,也就是一些投機商將秦制的半兩,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個半兩,就可剪下一個半兩的青銅,用剪下的銅再鑄半兩,這樣以來,導致貨幣失衡,給當時的經濟造成一度的混亂,以至于后世出現剪邊半兩很多。
呂后發現問題后,積極主張幣制改革,并且親自參與了錢幣的設計,為了防止剪邊,在方孔圓錢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圍邊,定五銖為計重單位,漢五銖從此誕生。
五銖錢是秦漢貨幣史上的一大轉折,實現了中央對貨幣鑄造權的集中統一。
西漢時期的五銖錢,枚重五銖,形制規整,重量標準,鑄造精良。
王莽篡漢以后,改國號為新朝,王莽頒布一系列改變幣制的法令,禁五銖,行新錢,先后規定的貨幣三十余種,其形式模仿周制,等級龐雜,使用不便,不足值的大額貨幣泛濫,苛法強制推行,導致經濟的極大混亂,不久即告失敗。
由于王莽禁漢,導致大量的漢五銖被集中銷毀,王莽下令,凡使用五銖或收藏五銖的,重則極刑輕則鞭刑,一度盛行的五銖錢,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東漢建武十六年,光武帝劉秀重新推行為王莽改制所一度中斷的五銖錢制,對社會經濟的恢復起到積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