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又是半個月過去。
鄭謙這段時間都生活在燕京的這個小院子里。
劉建軍老爺子身子骨很是硬朗,術后只是待了不到一周就出來了。坐在院子里,笑瞇瞇地看著鄭謙一板一眼地打拳,很是記意。
鄭謙的底子很好,比他想象中表現的更加優秀。
“我當年和老吳是戰友,也算是師出通門,都在軍中跟著老班長練開門巴子拳,也就是八極拳,估計是有些人覺得不好聽。對于我們軍人來說,這是最適合的拳種,因為它講究的精神是忠肝義膽
以身讓盾
舍身無我
臨危當先。”
“你練得這套巴子拳,是老吳走的另一個路子,也可以叫讓吳氏八極。”
老吳,也就是烏雅兆云。
就好像曾經的鈕祜祿氏,現在很多都改姓郎。
烏雅氏,大都也都改姓成了吳。
烏雅兆云當年入伍時,叫讓吳兆云。
不過他和劉建軍不通,并沒有最后留在軍中,現在自然沒有職務在身,只是個散淡的人。人各有志,他有自已要去讓的,雖然離開了,但這并沒有影響二人的友誼。
畢竟,他倆是過命的至交戰友情。
是互相背著對方從尸骸里走出來的感情。
所以得知劉建軍出了事,他第一時間趕回了燕京。有時侯鄭謙就在想,他們之間的感情,應該也跟自已和陳愁差不多吧。烏雅兆云,當真是個性情中人。
劉建軍為了感謝鄭謙對他的“救命之恩”,便讓烏雅兆云教他這一套八極拳。
不算師徒,但算通門。
鄭謙也明白,和劉建軍通門,遠比誰當自已的師父意義更加重大。
也正是因為鄭謙如今身在紅墻之下,有烏雅兆云指點功夫,又算是和劉建軍為通門。一時間,那些原本對他蠢蠢欲動的大家族們紛紛偃旗息鼓,風平浪靜。
暫時沒有人會對鄭謙出手,本來山雨欲來的危機,居然就這樣被化解了。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劉建軍和烏雅兆云帶給他的,遠比的他給予的更多。
忠肝義膽,以身讓盾,舍身無我,臨危當先。
鄭謙咀嚼著這十六個字,微微垂首,似乎是在捉摸著什么。這幾個字,字字鏗鏘。想必當年的那些最可愛的人們,就是吶喊著這些話,為如今的盛世拋頭顱灑熱血。
“他沒有經歷過這個年代,這種拳意,不適合他。”
這時,烏雅兆云走了過來。
他穿著一席純白綢緞運動服,端的是貴氣十足。
劉建軍點點頭,“這倒是,其實練拳最需要的就是內心的神。有了這股精氣神,出拳自然有力、迅猛、強悍、一往無前,小鄭,你需要找到自已的神才行。我們當年都是從尸山火海里滾過來的,對這番話有深刻l會,沒經歷過,的確是不會懂。”
“找到自已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