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讓顏恒智把顏睿峰騙到爛尾樓、將他從爛尾樓上推下去、偽造成自殺的假象。”
“在計劃開始之前,你開始給年僅12歲的顏恒智洗腦、反復pua他、讓他淪為你的殺人工具!”
“為了混淆視聽,你給顏恒智準備了一雙47碼的黃膠鞋,想要冒充附近種地的村民。”
“然后,你偽造了一封顏睿峰的遺書。”
“做好準備之后,在案發之前,你故意買了一張前往米國的機票、飛到了顏恒智就讀的學校。”
“你以探望兒子的名義,邀請學校老師一起聚餐、并故意拍下合照發到了社交網站。”
“大家看到合照,都會下意識認為你去探望顏恒智,你們父子二人肯定在一起。”
“其實你們并沒有在一起。”
“根據我們的調查,那張合照是在案發前兩天拍的。”
“你安排好了一個陌生號碼、47碼黃膠鞋、偽造的遺書,然后讓顏恒智提前回國,自己則留在米國、留下充分的不在場證明。”
“這樣不但洗清了自己的嫌疑、也讓我們下意識忽略了顏恒智。”
“畢竟,誰能想到嫌疑人是一個年僅12歲、一直生活在國外的孩子呢?”
“五年前案發當晚,當你身在米國的時候…”
“你的兒子顏恒智正一個人在爛尾樓、默默實施著你們演練了無數次的犯罪計劃。”
“他用陌生號碼給顏睿峰打了個電話。”
“顏睿峰接到電話,一聽自己的侄子竟然回國了,他感到十分意外。”
“顏恒智編造借口、向顏睿峰求助。”
“于是顏睿峰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顧不上吃飯、驅車趕往爛尾樓。”
“顏恒智是顏家唯一的男丁,作為叔叔的顏睿峰當然很寵愛他。”
“顏睿峰哪里會防備自己12歲的侄子?”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
“顏恒智提前換上47碼黃膠鞋,故意在現場留下腳印,等顏睿峰來到天臺之后,他趁顏睿峰不注意將他推下了樓、然后把事先準備好的遺書放在一旁。”
“可你忽略了當時年僅12歲的顏恒智只有34碼腳,他雖然能夠留下47碼的腳印輪廓,可腳印的深度、痕跡卻暴露了他的體貌特征。”
說到這里…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