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她跟兒子們都知道,長平考中進士,加上王恒志被調往京城,這兩件事加起來,陳翠的京城之行已經是勢在必行,非去不可了。
就算她放心不下家里,也只能用兩個兒子說的借口來安慰自己,遲早都是要去的,早點去還能早些在那安家落戶,早些適應京城的環境。
王恒志因為有調令在身,匆忙的把手上的工作交接給馬大人之后就啟程進京了,至于張若梅和陳翠,因為要處理工坊的事,還有其他雜務要辦理,所以就延后出發。
所以,陳翠她們真正動身進京的時候,已經是六月初了。
張若梅帶著兩個兒子還有一干下人護院,陳翠帶著歲歲和丁氏母女,還有鄒先生以及她的兩個下人。
陳翠不知道張若梅用什么法子說動了鄒先生,愿意跟他們一同進京,繼續教授歲歲,她心中十分感激,一路上都對鄒先生她們關照有加。
因為隊伍里主要的人員都是婦孺,要照顧到孩子們的身體和情緒,所以他們整體行進的速度并不算快。
又因為天氣炎熱,隊伍每天都是早早出發,中午最熱的時候找個地方休息,下午再接著趕路,晚上保證會住進當地最好的客棧。
張若梅出身富貴,從不會在吃住上頭委屈自己,整個隊伍都是以她為主,其他的人都是附帶,路上的安排自然也就以舒適為主,其他人也就跟著享了福。
麥氏和大妞還有小滿留在家里照顧長安和長富兩兄弟,陳翠跟歲歲和丁氏母女坐一輛馬車,她們都是去年一起去過蜀中的,不由感嘆兩次路上的境遇差別如此之大。
因為跟隨的不少都是商隊的老人,這一條道都是走慣了的,路上一切都安排的妥妥當當,沒從出過什么岔子,每到一處,都有人先行一步去定客棧,安排食宿,這可比原先出行要舒服多了。
但盡管路上安排的再好,這個時代出遠門總歸不是一件會讓人覺得愜意的事,在經過兩個月的跋涉之后,他們終于到達了京城。
張若梅家的宅子多年前就置辦好的,且足夠大,所以她們這些人到京之后就暫居在她府上,等到陳翠找好了宅子再搬出去。
陳翠再次見到長平的時候,大吃一驚。
“長平,你這是怎么了?”她看著身形消瘦的長子,簡直說不出話來。
長平苦笑,還未來得及答話,陳翠就怒視徐大貴:“大貴,我把大少爺交給你照看,你就是這么照顧他的?快說,這是怎么回事?”
徐大貴哭喪著臉,他就知道,太太見了大少爺的樣子,指定要問罪的。
“娘,別怪大貴叔,都是我的身子不爭氣,殿試考完之后就病倒了,多虧了大貴叔仔細照料,我才能及時康復。”
大概是因為他終究不太適應京城的氣候,又一心苦讀,壓力過大,身子有些吃不消,剛考完殿試就體力不支病倒了,甚至連放榜的時候都起不了身。
他一直昏昏沉沉的病了一個多月,直到該入部觀政的時候才算是勉強好了起來。
陳翠隔著衣服摸了摸長平的胳膊,只覺得瘦的厲害,也不知道當初病的多嚴重,才會幾個月了還沒把肉養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