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頭一次見到套頭穿的衣服,都覺著稀奇,男人們還罷了,不會在這個上頭過多關注,可家里的女人們就不同了。
丁氏和麥氏以及大妞小雪她們,圍著歲歲的羊毛背心翻來覆去的看了許多遍,至今也不敢相信這么輕便又暖和的衣裳就是由那毛線做成的,而且出自太太的手。
“媽呀,這衣裳還有彈性呢,既能包裹住身子,又不會勒的慌,這可真是太好了!”
丁氏贊嘆道。
她身為針線上人,也見過不少料子跟織物,羊毛毯子什么的她也有幸親見過,甚至摸到過,可卻從沒想過羊毛還能做成這種太太說的“毛衣”,一種新式的保暖衣物。
“太太,這針法您是怎么想出來的,真是巧思啊!”
丁氏說到了點子上,這羊毛做成的面料并不罕見,稀罕的是這個編織針法,這本是陳翠在現代學到的技藝,拿到古代就成了原創。
“偶然想到的,這法子也沒什么稀奇,不過就是簡便罷了,對羊毛的要求也不高,比不得那些精妙的織法。”
陳翠說的是曾經在張若梅那里見過的那種料子。
如今已經出現了那些能將羊毛面料做的輕薄光滑的織機,但是那對羊毛和織工的要求極高,那種料子,一個熟練的織工一年最多能織出三匹,其價值比起等重的黃金也便宜不了多少。
這些也是她從張若梅那里知道的,張家雖是商賈,可她見過的用過的好東西一點都不比那些權貴們少,尤其是張家開始涉足海外貿易以后。
那些受到貴人們追捧的舶來品張若梅那里都有,只是她因為自家相公官位的緣故,不能高調的拿出來使用,將它們現于人前,只能跟陳翠這個密友分享一二。
陳翠有幸見到了這個時候的懷表、八音盒還有座鐘這些“洋玩意”,也是好奇的不得了。
她有時候想,這個大周是她未曾在歷史書中學到過的朝代,但是在某些方面的發展卻又和真實的歷史有相似重合之處,也真是費解。
就像是這些洋貨,也是跟真實的歷史上一般,從異國開始興起,傳到海內。
這其中,陳翠得了張若梅饋贈的一只懷表和一瓶香水。
懷表她給長平帶上用來看時間了,可這香水她卻自己留下來反復琢磨,想分析出其中的竅門。
沒錯,陳翠下一步想做香水,這東西基本上是做女人的生意,肯定是穩賺不賠的。
她記得香水好像有兩種方法可以得到,一種是浸泡法,一種是蒸餾法。
其中浸泡法需要用到酒精,可如今市面上多半是低度酒,高度白酒興許有,可她從沒見過。
想從這低度的濁酒里提純出可用的酒精,其耗費的人力物力想必不會低。
而且陳翠對于釀酒的事一竅不通,不過是從網上看過幾個土法做香水的視頻,就把這個需要用到酒精的辦法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