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洼的人懾于劉家坪的威名,自然是不敢主動跟他們搶水,可又不能眼看著莊稼旱死,就在夜里偷摸著去河里運水澆地。
哪知道讓劉家坪的一個村民發現了,上前去阻止,發生了摩擦,繼而差點演變成兩個村子的械斗。
好在劉有才沒有因為那些外在的榮光而昏了頭腦,并沒有向著自家人,而是跟村民們曉以大義,這河不是自家村子的,好處不能都占完,也要給別人留一條活路。
然后將自家先動手的那個漢子訓了一通,再跟周家洼的村正賠禮道歉。
周家洼的村正氣的不行,自家雖然是在下游,可總不能一點水都不能用吧,這是要讓他們的莊稼都旱死么。
但是,氣歸氣,周家洼卻不敢真的跟劉家坪對上,不是人少拼不過,而是人家上頭有人有底氣。
要是得罪了人家,旁的不說,每年的賦稅和徭役上給你使點壞,到時候倒霉的就不是一家兩家。
周家洼的村正為了自家村里人著想,已經決定好低頭給劉有才認錯了,只要人家肯讓咱用水,只要大家有活路就行。
哪知道劉有才卻率先提著東西上門致歉,還讓人把攔河的土壩扒開一個口子,讓他們下游用水。
這下子,周家洼的村正是徹底消氣了,人家劉有才就是會來事,怪不得好事都讓他們村子給占去了呢!
陳翠從這件事上,不止了解到老家的旱情,也側面知道了村里人仗著他們家的名頭,應該沒少在外宣揚,免不了有行事不當的時候,就請劉有才多多約束族人,免得給村子招禍。
當然,這些都是她口述,讓長平寫下的,劉有才寫來的信,也是寫給長平,只是這孩子拿給自己看而已。
陳翠嘆口氣,說來說去,都是這旱災給鬧的,要不是這老天爺一直不下雨,他們也不為了一點水鬧到到這種地步。
土地連年歉收,對農民的生活影響極大,物價漲了之后就沒落下來過,要不是有櫟子能填補一二,說不定早有人外出逃荒了。
人離鄉賤,但凡有點活路,誰又愿意離開賴以生存的土地呢!
想到櫟子,陳翠苦笑一聲,馬大人對長平的所謂嘉獎,就是給了他一個“稟生”的名頭!
這稟生并非一成不變,如果秀才歲考優異,也是可以取為稟生的,而以長平的實力,并非得不到這個稱號。
“稟生”官府每月有二兩銀子的補助,可是以長平的家境來說,他稀罕這二兩銀子么?
他未經歲考便得了“稟生”的名頭,惹來了府學一眾同窗的議論,他有口難,百口莫辯,心里憋屈到極致!
對他來說,這馬大人給予的
“稟生”稱號,不是獎賞,更像是侮辱!
但是他強壓下了心里的怒火,面上若無其事的向馬大人道謝,對他感恩戴德,萬分尊崇。
只有陳翠看出了端倪,這孩子一時的隱忍,是為了以后更好的圖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