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張太太的家人以外,陳翠是最希望她平安的人,因為如今她是自己最大的靠山和經濟來源。
如果張太太有了什么意外,那罐頭生意勢必很難再維持下去,辣椒的后續經營也會打了水漂,再想找一個像張太太這樣有良心又有眼光的合伙人談何容易!
所以,陳翠希望她能健康的生下孩子,跟縣令老爺一直感情穩定,保持她的身份地位,這樣才對自己最有利。
別怪她勢力庸俗,這世道本就如此!
其實,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讓自家人取得功名,這樣才更穩妥。
可惜幾個孩子讀書太晚了,雖然有些天分,可是畢竟念書的時間短,想要考取功名,還有的熬。
從四月上旬開始,罐頭作坊就又開始運作起來了,今年不止要擴大生產,而且還要在張太太的娘家蜀中那里另外設一個作坊,主要是生產荔枝罐頭,當然,其他的果子也一并做。
張掌柜新買了一批人手,同樣是比較實惠能吃苦耐勞的,都交給了陳翠培訓。
陳翠也不親自上手教了,而是讓老人中比較熟練的充當先生,她只在旁監督。
這流程本就不是很復雜,又有果子拿給她們不斷的練手實踐,很快就培養出了一批熟練工。
一部分人被帶去了蜀中,在新的作坊里做事,一部分被安置進了陰平縣的作坊里,被老人帶著干活。
就在這樣的忙碌中,迎來了麥收時節。
縣城的學堂并沒有“農忙假”這一說,學生們照常上學,陳翠就帶著麥氏母女和歲歲來到了莊子上,監督麥收。
地里的麥穗都變得黃澄澄的,紛紛垂下了頭,在烈日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
雖然莊子上有十幾個勞力,可陳翠為了節省時間,提升效率,還是請了五個短工,力求在最短時間內把麥子都割下來運到場里。
她給莊子上買了兩頭牛,此時就派上了用場,拉運麥的車,拉石磙碾麥,大大節省了人力。
麥子交完賦稅,收進糧倉,他們將已經育苗兩個月的辣椒移栽到地里,一共種了二十畝,剩下的地就跟往年一樣種黃豆。
陳翠家在劉家坪的那五畝地不用她操心,劉有才家早就說會幫著她收了,甚至他們還幫著交了賦稅,剩下的收成就放在那里,等著陳翠空的時候再去拉。
劉有才如此,無非是感謝陳翠在玉蜀黍的事上提攜了他,在欽差面前讓他露了臉,這可是能光耀子孫的事,怎么感謝都不為過。
此時,陳家溝,陳山根家終于完成了麥收,交完賦稅,種上豆子,就開始了正式的分家。
坐在堂屋里參與分家的,只有陳家老兩口和三個兒子,加上兒媳,孫輩的都不在跟前。
其實,各家的房子早就已經蓋好了,連老宅也翻蓋了,一共三院磚房,在村里是獨一份的。
三個兒子,房子一家一院,沒什么好說的,銀子每家五十兩,算是以后的生活之資。
糧食老二老三一家拿走八百斤,咋滴也夠吃了,家里剩下的還有一千多斤,算是老大和他們老兩口的口糧。
至于往后的日子咋過,就看他們自己了。
“我手里是還有點錢,可那是有大用的,等我該閉眼的時候再拿出來分,現在能分給你們的,就是這些,別不知足,你們已經比旁人家不知道強出去多少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