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山林里穿行了小半個時辰,就到達了竹林。
陳大河仔細看了看竹林里竹子的長勢,研究了一番之后,告訴他們該砍哪種粗細大小的,把規格和大致數量都告訴他們。
有斧子、砍刀這些工具,他們砍起竹子來速度很快,不過一個下午,就把搭棚子要用的竹子砍的差不多了。
只是砍起來簡單,運回去的話就有些費事了。
山路狹窄又崎嶇,草木繁盛,一下子沒法帶太多回去。
陳大河就想了法子,找了藤蔓將砍下來的竹子捆成捆,留一個繩頭做提手,可以在地上拖拉著前進。
他們把竹子分批捆好后,便準備拖著往回走。
一路上,拖拽著竹子確實比之前輕松不少,但還是費了好大一番力氣才回到家中。
到家后,大家都累得氣喘吁吁,直接癱坐在院子里。
但看到辛苦砍下的竹子,他們心里又充滿了成就感。
休息片刻后,他們開始商量搭建棚子的事宜。
這方面陳翠并沒有什么經驗,主要還是聽陳大河的。
村里人蓋屋建房的時候,陳大河沒少去幫忙,家里的柴火棚子也是他跟哥哥們一起修建的。
因此,他雖然不是什么專業木匠,可搭個簡易的棚子這種事還是手到擒來的。
經過討論,他們決定把棚子在后院的東墻邊,這樣可以趁著一面墻,少立幾根柱子,而且冬天的時候有墻擋風,在棚子底下燒炭也不會太冷。
于是,陳大河按照商議好的尺寸,在地上標記出位置挖坑,將幾根最粗的竹竿埋了進去,充當立柱。
接著,就用竹竿橫著綁在立柱頂部,使他們連接在一起,成一條直線,然后開始順著墻面在頂上鋪竹竿,用麻繩固定。
為了使頂部更加結實穩固,橫著鋪完一層竹竿之后,又豎著鋪了一層,這樣的話,整個頂層就成了橫豎交叉的網格狀。
接著,他們順著頂部的坡度,鋪上編好的茅草簾子,糊上黃泥,最后再在上面蓋上一層茅草簾,整個棚子就完成了。
搭建棚子用去了他們整整五天的功夫,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在棚子搭好的第三天,就突然變了天,開始下雨。
此時,棚子下面已經立著二十幾座炭堆,可因為有棚子遮風擋雨,燒炭的進程完全不受影響。
長平和小舅在棚子下面看守,一旦發現哪個炭堆外層的泥裂了縫,就要及時的用泥糊上,免得漏了風。
這個活倒是不累,就是需要一直守著,時時注意觀察,不能走神。
外面雖然雨下的不是很大,可已經淅淅瀝瀝的下了大半天,氣溫也隨之降了不少,大家都穿上了厚一些的棉襖,仿佛一夜之間入了冬。
舅甥兩個坐在這些炭堆中間,有燃燒的熱度在,倒不怎么覺得冷,穿著夾襖就行。
雖然已經見識過木炭的燒制過程,可陳大河還是忍不住感嘆:“這法子也真是太神了,竟然沒有窯口也能燒出木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