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陳翠的荷包不豐,他們吃午飯可選擇的地方就十分有限,無非是路邊的小館子或者小攤子。
最后,他們在路邊一個面攤坐下了,要了五碗最普通的素面。
雖然是素面,但因著這老板的面條湯是用豬骨和雞架吊的高湯,面條也十分勁道,最后灑上碧綠的蔥花,味道也十分不錯,起碼比陳翠做的要好吃。
而且每碗面的分量也不少,其他人吃了一碗就飽了,長平吃了一碗半,剩下的半碗喂給了歲歲。
小丫頭跟著出來了半天,見了這么多新鮮的東西和人,又激動又興奮,不時的揮舞著小手,沖著行人“啊啊”直叫。
但孩子就是孩子,年紀小,精力有限。
先前還活潑好動的歲歲在吃飽了之后,就不停地在大哥懷里打哈欠,還沒等坐上牛車,就已經睡的流口水了。
回程的路上,長安和長富吵著要跟大哥學趕牛車,他們仨就一起坐到了前頭車沿上。
陳翠和歲歲以及今天買來的東西在后頭車廂,昨天忙了一天,今天幾乎又是半夜就起來,轉悠了大半天,她實在是累了,也顧不得路上顛簸,很快就摟著歲歲睡著了。
雖然車上的東西占了不少位置,睡覺要蜷著身子,可她還是覺得這一覺睡得很香,直到快到家了才醒過來。
陳翠坐在車上伸了個懶腰,覺得渾身酸痛,可又有種說不出的舒爽。
牛車進村之后,他們遇到幾個村里人,有的眼含同情的跟他們打招呼,有的則目光復雜的盯著他們牛車上的東西。
好在因為他們處于熱孝里,大伙都不想在這個時候多跟他們打交道,就算有人想說酸話,估計也會在背后說,當面閉口不。
陳翠對各色打量目光能夠視若無睹,泰然自若的跟人回話,可幾個孩子卻做不到。
原本路上還興奮不已的三個小子,從進村之后就保持了沉默。
回到家開門,把牛車趕進院子里,東西都卸下來,該放廚房的放廚房,該放堂屋西間的放西間。
東西卸空了以后,長平吩咐兩個弟弟:“長安、長富,你們去后門那邊割點草,回來喂牛。”
人家肯借牛車,已經是不小的人情,可不能把牛餓著肚子給人家還回去。
說完,他還拿了個豬鬃刷子,把牛身上都刷了一遍,把車廂里打掃的干干凈凈。
陳翠見他愛撫的摸著牛頭,有些戀戀不舍,就上前去說道:“等咱家條件好些了,也買頭牛回來使喚,到時候交給你負責。”
長平卻搖了搖頭:“等咱家有了錢,就讓長安和長富去讀書。”
他今天在縣城大半天,去了好幾個店鋪,多了很多感觸。
那些店里的伙計們,各個都是識字的,他們在店里做工,雖然要不停賠笑招呼客人,但都不是什么繁重的工作,跟種田比起來,輕松多了,也不必受風吹日曬,每個月還都能有穩定的工錢收入。
而且,他們都見多識廣,接人待物落落大方,不是他們這種農家小子可以比的。
怪不得爺爺要讓大伯和堂哥他們去讀書,就算沒有進學,可進了城,有工作,見識的人和物都不是在村里能接觸到的。
而且,如今大伯和大堂哥都有固定收入,他們家里的錢會越攢越多。
以后大伯的孫子應該也會去讀書,這樣一來,他們一家人以后都不必被拘在土地上,日后說不得就能成了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