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哪怕是段太師,看到這般歡喜的皇上,也忍不住瞪了眼胡大人。
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說,這胡大人在文武百官眼中,就是個顯眼包。
可真是顯著他了!
還一半身家,你胡家那么能,怎么不把整個胡家都給捐出去呢?!
眾人心里大罵胡大人無恥,偏偏又無可奈何。
畢竟人家自愿捐贈家產,外人有何立場阻止?
可不阻止,自己也要表示一二。
不然在皇上眼里,只會覺得自己不如胡大人忠心。
尤其是位高權重的幾個大臣,臉色變得難看至極。
他們比胡大人官職高,家底也不差。
胡大人都能為了大齊捐出一半家底,他們呢?
總不能連胡大人都不如吧?
雖然對他們來說,即便捐出一半家底,剩下一半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富裕。
可能有十萬兩黃金,誰愿意只拿五萬兩?
讓他們捐出一半,跟硬生生的拿刀子往他們身上割肉有什么分別?
鄭兒出的這個主意,就是要往這些權貴身上割肉。
這些錢財放在權貴家中,只能堆庫房,根本花不完。
可若是放在國庫中,以后等高緯登基了,能為天下老百姓做多少事情?
以后鄭兒還打算征戰北周、陳國,一統天下,創辦學堂、開設科學院,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這樁樁件件,哪樣不要錢?
皇上對胡大人極盡夸贊,贊揚他乃股肱之臣,是朝中棟梁。
他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眾臣還能不明白么?
只能咬著牙,紛紛表示自己也愿意為國庫盡一份力。
皇上樂的合不攏嘴。
群臣卻沒幾個開心的。
兩相對比,十分鮮明。
當然,這些群臣里不包括蘭陵王。
蘭陵王的確非常善良,有事沒事就把自己的錢捐出去給傷兵村。
雖然這些傷兵經過一系列的政策,待遇已經大大的提升了,但有些傷兵家里連個正常的勞動力都沒有,過的還是不如普通老百姓。
蘭陵王便時常把錢分給這些人。
所以對他來說,捐給國庫與否,都沒什么差別,反正他經常捐贈錢物。
而百官捐贈完后,不僅國庫充盈了,還有格外的好處。
先前蘭陵王試圖縮減宮中開銷。
而各府各院的大人卻推三阻四,不同意縮減開支。
原本蘭陵王還頭疼。
但百官捐贈后,掌管宮中開支的例如尚食局、尚藥局等大人,更加不高興了。
他們推脫蘭陵王,拒絕縮減開支,難道真的是為了宮里的貴人嗎?
并不是,也為了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