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筑堤壩馬上就要接近尾聲了,結果又來了雨了,魏振東看著雨勢不大但下個不停,已經修了大概的堤壩,如果不堅持壘完竣工,上游萬一雨勢大洪水一下來,恐怕又有垮塌的可能啊!
無奈魏振東穿上了沈氏給讓的油布雨衣,帶著人在江邊冒雨修筑堤壩!
所有的人都拼了命的跟著魏振東干!沈氏母女兩個心疼魏振東,也在家里帶著人冒雨讓好吃的,往江邊上送!
欽差劉延平還沒走就趕上雨了,他看見魏振東為了修堤壩都不要命了,真的是被感動了!
劉延平也帶人沖上去,幫忙了幾天,總算是雨漸漸的不下了,堤壩修的很堅固,郡安縣這邊再沒有遭災,眾人總算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魏振東和縣令陳大樹送走的欽差一行人,就繼續帶著人在郡安縣這邊修筑堤壩。
這邊的堤壩剛剛快要修完了,福祿縣主不知道什么時侯,開始帶領郡安縣的老百姓種菜了!
其實是沈如意留了一些,吃不完的白菜和蘿卜打了種子,給了她的娘親,就說是自已家吃不完的菜,結下來的菜種子!
沈氏因為要上京城了,也不能拉著幾麻袋的菜種子吧,就把菜種子拿出來,分給大家伙種一波秋菜,希望在冬季來臨之前還有點收獲!
很快全縣的老百姓,都種出了大白菜和蘿卜了,郁郁蔥蔥的一看就能豐收的啊!
縣令陳大樹和魏振東都被驚呆了!每天沈氏母女都會被老百姓癡迷不已,簡直就成了萬人迷了!
加上朝廷給輔國公也調派了一些糧食過來,輔國公把糧食都賑災了!
所以郡安縣的老百姓,現在都比較感激輔國公和福祿縣主!
今天沈氏母女兩個,由家里的馬車拉著,還有幾個魏振東的親信官兵護送著,就去了縣城里辦事了。
沈氏母女的想法很簡單,如果她們去了京城,家里的這些產業勢必都要出手的,因為福祿山那邊不知道什么情景,但總比這里大,足夠她母女傍身即可了!
肯定家里的產業得盡快出手,拿著銀錢上路是最好的,買了一圈兒的東西后,沈氏指揮車夫去了城里的廣記牙行,打算委托牙行幫忙,盡快把鋪子和莊子都給出手了。
鋪子得先出手了,莊子還得什么時侯修完堤壩了,她們要搬走前才能出手呢!
沈氏母女兩個都戴著圍帽,到了縣城最大的廣記牙行就下了馬車。
街上的老百姓都圍的里三層外三層的,沈氏母女兩個漂亮的像仙女一樣,沈氏的身材婀娜多姿,女兒也是清新脫俗的好看!眾人都歡呼∶福祿縣主好!小縣主好啊……
牙行的掌柜的叫陳廣記,陳廣記此人三十來歲,去年年初死了原配夫人,撇下了一兒一女。
他的老家就是陳家村的,他爹早年跟著跑鏢去了京城,在京城經營了一家牙行就此發了家,近幾年老頭子越發想念祖籍,就由長子陳廣記送回了老家,陳廣記也在這里開了一家廣記牙行,順帶著侍奉著老父親。
他的老父親在月初時壽終正寢了,父親也去世了陳廣記就想著,把牙行的生意交給自已的堂弟陳廣生,他就回京城去了!
此時他正在牙行里交接事情給自已的堂弟,突然就聽小伙計和胡牙婆,跑進來說是福祿縣主來了牙行,想要托牙行賣她的鋪子呢!
陳廣記知道福祿縣主沈娘子是新貴,他趕緊就帶著陳廣生迎出來了,福祿縣主在這個郡安縣里,可真是個天大的身份呢!
陳廣記兄弟兩個一出了堂屋,迎面就遇上了走在院子中央,由胡牙婆接待的沈氏母女兩個。
沈氏掀開帷帽,看著胡牙婆笑了一下說∶“聽胡嬸兒說廣濟牙行,是咱們郡安縣最大的牙行,果然不假!看這里賣什么的都有!”
胡牙婆跟著賠笑∶“縣主和小縣主大駕光臨,真是稀客啊!”
陳廣記帶著堂弟走在院子中間,一抬頭就看見了沈氏揭開帷帽的一瞬間,陳廣記就懵在那兒了。
三十來歲的陳廣記也是個走過南闖過北的,見過無數年輕貌美女子的人物。
但是他第一次看見這么干凈清純的女子,還帶著個跟她相似的女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