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關乎民生的大事,的確讓他焦頭爛額。
他定了定神,端起茶杯,借著氤氳的熱氣,飛快地理了理思緒。
他想起自己那段跌爬滾打、最終在醫療領域闖出名堂的經歷,想起那些在夾縫中艱難求生又最終煥發生機的民營醫院,想起資源錯配的痛點和市場活力的迸發......一個大膽的念頭,漸漸在他心中清晰起來。
“林伯父,”李向南放下茶杯,手指無意識地在粗糙的石桌面上輕輕敲擊著,發出篤篤的輕響,“您說的這個難題,核心其實就一個:公家兜底能力有限,老百姓需求又嗷嗷待哺,中間這塊巨大的缺口,光靠喊口號和換名頭,填不上。”
他抬起頭,目光坦然地迎著林建州充滿希冀又帶著審視的眼神,字斟句酌:
“依我看,步子要穩,更要準。與其全盤推倒重來,或者小打小鬧不痛不癢,不如......選個點,試點突破。”
“試點?”林建州身體微微前傾,眼神銳利起來。
“對,試點。”
李向南點點頭,聲音沉穩下來,帶著一種超越時代的篤定,“就拿咱們燕京城來說。那些地段好、但效益差、管理僵化的區級醫院、廠礦醫院,就是現成的‘點’!與其讓它們半死不活地拖著,消耗國家寶貴的資源,不如大膽引入新機制。”
他頓了頓,拋出了那個在這個年代絕對稱得上驚世駭俗的點子:“跟我的念薇醫院一樣,嘗試——私人承包責任制!”
“私......私人承包?”林建州倒吸一口涼氣,瞳孔猛地一縮。
試點私人承包制醫院?
這九個字的分量,在1980年的夏天,無異于在平靜的湖面投下巨石!
他有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