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一路向北,穿越江淮黃淮繼續往燕京駛去。
搖搖晃晃的車廂內,容易睡覺,秦若白轉頭看了好幾次睡著的公婆和爺爺,回過頭來看向狹窄的鄉道,提醒丈夫:“開慢點兒沒事兒!趕不上明天上班就請假,我在紅山縣已經給局里打過電話了!”
“嗯!曉得的!”
盡管從紅山縣出發才七點,但李向南還是想盡快的趕回燕京去,所以一路上的車速并不慢,不過聽到妻子這么說,還是盡可能的將車速放慢,保證安全。
秦若白又問道:“跟姜書記只談一個小時,夠嗎?”
聽到這話,李向南笑了笑,搖搖頭,“姜書記年紀才四十多,精明著呢。我在草稿上,寫了那么多針對紅山縣的縣域情況作為出發點,開始的經濟策略,我相信憑借他政治上的覺悟以及為官上的意識,一定能夠馬上意識到,我那份草稿的珍貴!”
“你說著說著怎么還自己夸上自己了?”秦若白捂嘴笑了笑。
其實這也不算李向南說謊。
跟姜衛峰談話,和章之洞談話,內容和角度是不一樣的。
章之洞畢竟是省委書記,抓的是宏觀經濟,要講究大方向、重政策、好方針,眼界和意識絕對是一流的。
李向南跟他談,肯定是大局為主,以點帶面的去談。
但跟姜衛峰,則要具體,要以一縣一鎮,甚至是一村一隊具體的去談,要講究微觀細節,從實際出發。
比如在提振經濟方面,李向南就提出,要效仿平山縣及時調整生產經營方向的做法,及時調整整個縣域的經濟增長方式。
前期平山縣在學習大包干精神之后,開始在縣域內施行集體承包責任制的養雞場模式。
可那年的雪災,卻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雞場給毀于一旦,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養雞,回款效益慢,對技術要求高,還面臨著自然環境的巨大挑戰,群雞的疾病、養殖、繁衍都是技術難題,甚至是雞舍的建設和布局,都有建筑學、生物學、氣象學方面的專精,對農村的相關人員要求高。
這些都是在進行之后摸索出來的,但平山縣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但雪災之后,平山縣痛定思痛,決定扭轉養雞場的虧損,直接轉變經營方向,開始在縣域內依據山勢和氣候以及區域特點,有選擇性的種植前胡、白芍等藥材,充分考慮當地的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