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到亂世,便有人喊出,分田地,不納涼的口號,輕易便能聚集百萬之眾。
為什么?
就是因為社會福利太單薄了。
可時至今日,現在再有人喊出,分田地,不納糧的口號,還有人會搭理他嗎?
八成會把他當成一個傻子。
我大明,無世家門閥,文武百官,是百姓的公仆。
一切都是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
自大乾時代,朝廷開始修建隸直道,州道,縣道,鄉道,到最后的村道。
分田地,到后面的取消納糧和徭役。
這其實都是社會福利進化的一個過程。
再看今日,百姓安居樂業,無不在說明,我大明國力蒸蒸日上。
父親曾有,國強民富,方為強盛。
百年大計中,又有多少項目是福利呢?
我可以告訴你們一個準確的數字,是八百六十項。
整個百年大計,囊括三千項,近三分之一是涉及到民生福利的。
這意味著,提高百姓的生活條件,提高社會福利,是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國庫的錢銀都爛了,街頭的百姓食不果腹,這是強大嗎?
這不是!
我們費勁心思種糧食,募兵,為了什么?
為的是讓百姓安居樂業。
今日,我大明已然是世界之巔,再無敵手。
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回歸本質,繼續為百姓謀取福利,這需要很多銀子,但我們一定能夠找到其中的一個平衡點。
現在的醫保體系,社保體系,保險體系,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包括社會撫養體系,孤兒院,養老院,等等等,都是一個文明大國的延伸。
對百姓好,就是對大明好,百姓一好,我大明自然江山萬年。
手中擁有兵權再多,都不如百姓的夸贊和擁護。
現在天下已經穩定,理應完善社會福利體系,這需要一代人,乃至兩人的實驗。
如此,才能為后來人提供經驗。
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這都是國家文明提升的體現!”
秦墨點點頭,社會福利的確很重要,但是大明太大了,人口太多了,而這些又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一位的完善福利,不根據現實情況來,恐怕會出問題。
最重要的,是會滋生出懶惰之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