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高句麗大勢已去,他便果斷采取了行動。
然而,當他組織了一隊工匠,記載著鐵料與工具,驅車抵達幽州時,卻發現洞察先機者并非只有他一人。
這番景象,反而更加堅定了他要在遼東城開設分店的念頭。
金太鐵匠鋪經過多年擴張,已觸及天花板。
關中市場規模有限,還要面對長孫家等豪門作坊的擠壓,生意早已不復往日那般紅火。
在此刻,將視線投向遼東,或許正是其突破困境、再攀高峰的契機。
“師父之有理。弟子也聽聞,那些追隨燕王殿下前往平壤的商賈,都以極低的代價在當地購入了大量人參、鹿茸、貂皮,甚至還有許多房產。”
“只是王管事此刻不在遼東城,實在可惜。否則憑您與他的交情,咱們在此地建分號,便可高枕無憂了。”
“阿牛,無需多慮!此次陛下親征,對遼東的開發必定是重中之重。你沒見吏部已調派大批官吏奔赴遼東,燕王府名下的產業也紛紛遣派工匠與管事前來布局。”
“就連長安的權貴們也聞風而動。這固然讓我們錯失了抄底的機會,但也恰恰證明,我們此行遼東,是走對了路!”
“嗯,聽師父這么一分析,弟子心里就踏實多了!只是這遼東城里如今遍地都是高句麗人,將來咱們的作坊開張,招工恐怕是個難題。”
“這有何難?長安的人市上,什么地方的奴仆買不到?此番大軍連克高句麗數十城,戰俘定然不在少數。”
“況且,燕王殿下亦在軍中,以他一貫的作風,我相信他定會替我們這些商戶周全考慮此事。”
在所有大唐商人的心中,李想不僅是財富的象征,更是他們的主心骨。
長安城里,警察署斷案,從不因商人的身份而有所偏袒,即便糾紛的另一方是權貴子弟,也大多能一碗水端平。
這一切,商人們都看在眼里,功勞自然都歸于李想。
“燕王殿下身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不知我們在這遼東城,能否有幸一睹其風采。”
阿牛對李想也是敬仰已久,甚至將他的畫像懸于床頭,視若神明。
“遼東城將來必是遼東道的治所,陛下凱旋之時,燕王殿下極有可能途徑此地。”
金太一邊回應著,一邊凝望著那愈發清晰的宏偉城郭,心中記是對未來的憧憬。
……
大唐鐵蹄踏平遼東之后,這座曾經的堅城便籠罩在宵禁的陰影之下。
白日里的街道,也比往昔蕭條了許多。
然而,沉寂并未持續太久。
隨著李世民率領的大軍凱旋北歸,遼東城仿佛枯木逢春,人氣迅速回暖,漸漸恢復了生機。
嗅覺敏銳的高句麗人從周邊城池涌向這里,試圖在大唐的新秩序下謀求一份前程。
幽州、營州等地的商賈也看到了商機,他們記載著各色貨物而來,再將本地的土產運回,一來一回,利潤頗豐。
就這樣,當金太與阿牛師徒二人抵達時,遼東城已是一片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
任何城市,只要人流匯聚,便自然而然地熱鬧起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