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任用?”
李世民見段移石竟開始獻策,不禁生出了幾分興致。
“正是!譬如那泉志勇,其家族在國內城盤踞十余載,根基深厚,影響力輻射周邊城池。此時斷不能讓他官復原職。”
“待朝廷設立遼東道,劃分州縣之后,可在遼東城附近尋一州,命他出任刺史,便十分妥當。”
“通理,齊節起家于鴨綠江畔,部下也多是當地人,可將其調往新城左近,如此便不必擔心其在新城勢力過大。”
“當然,遼東城、烏骨城此等戰略要地,必須由我大唐牢牢掌控,通過頻繁輪換將領,確保遼東各地盡在朝廷掌握之中。”
說完這番話,段移石竟罕見地露出一絲靦腆之色。
自已一個武將,如今卻讓起了運籌帷幄的幕僚之事。
“你的想法甚好,朕會仔細斟酌。”
“陛下,遼東大局已定,數日后我等便可返回遼東城,準備班師回朝事宜了!”
一旁的牛進達想到大軍能在入冬前返回長安,心中一塊大石落了地。
盡管戶部備足了冬衣,棉花的出現也讓御寒容易了許多,但遼東風雪交加的嚴冬,終究不是善地。
“算來,待我們回到遼東城時,吏部派來的官吏也該到了。朝廷也該頒布政令,鼓勵百姓遷徙遼東了。”
李世民顯然也通意牛進達的看法。
遼東城無論從規模還是地理位置來看,都是遼東道治所的不二之選。
既然周邊已無大戰,盡快返回遼東城安排后續,然后班師回朝,方是上策。
……
“師父,我們現在就去遼東城開設分號,是否為時過早?那里畢竟戰火未熄。”
遼東城外,一支由上百輛馬車組成的長隊正緩緩向城門行進。
隊伍中,金太和阿牛赫然在列,他們皆是從長安遠道而來。
多虧了《大唐日報》派往遼東的戰地記者的報道,長安城中的人們對遼東的戰況了如指掌。
眼看平壤、漢城、遼東相繼落入大唐之手,高句麗分崩離析,朝中又傳出將設遼東道的消息,一些嗅覺靈敏的商人已然聞風而動。
金太便是其中之一。
在他看來,朝廷設立遼東道,勢必會大力開發,并鼓勵關中百姓東遷。
無論采取何種措施,遼東各地對農具、鐵鍋等鐵器的需求必將激增。
因此,當他聽聞大唐皇家錢莊已派人前往遼東籌建分號時,便毫不猶豫地跟上了這股潮流。
“遼東戰局已近終章,你且看那地圖,高句麗殘部已是甕中之鱉,豈有翻盤之機?短則月余,長則不過半載,這片土地必將盡歸大唐。”
“若等塵埃落定再來,我們還能撿到這般便宜的坊間地皮和寬敞宅院嗎?”
金太的商業嗅覺,遠非阿牛可比。
在眾多商戶中,他與王富貴的關系算得上親近。
盡管王富貴隨李想出征的商隊里沒有他的身影,但金太始終密切留意著前線的風吹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