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淵明雖然沒有望遠鏡,但戰場的劇變他看得一清二楚。
已方十幾萬大軍,竟被兩三萬唐軍追著打得抱頭鼠竄。
這景象,實在太過詭異。
他雖然清楚這十幾萬靺鞨、室韋聯軍中,大半都是戰力低下的牧民,但畢竟是十幾萬的人數優勢。
怎么會如此不堪一擊?
難道說……
一個可怕的念頭在淵明心中升起。
唐軍戰力如此恐怖,又出現在此地,是否意味著……遼東城已經陷落?
周邊的城池都已盡歸大唐?
自已離開平壤才一個多月,天下局勢竟已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郎!快撤!再不走就晚了!”
淵明身旁的貼身護衛急忙調轉馬頭,大聲催促。
趁著唐軍主力正與殘余的聯軍糾纏,此刻正是逃離的絕佳時機。
“二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大不了回去受莫離支一頓責罰,可若留在這里,性命都將不保!”
“唐軍太過猖狂,今日是我小覷了他們!哼,此仇不報,我誓不為人!”
淵明嘴上放著狠話,為自已的潰敗挽回一絲顏面,但內心早已被恐懼填記。
大唐何時變得如此強大了?
十幾萬聯軍,在兩三萬唐軍面前竟如土雞瓦狗。
這一仗,以后還怎么打?
必須立刻趕回平壤,將這個驚天的消息告訴阿耶。
對!
我不是臨陣脫逃,我是為了傳遞軍情。
淵明在心中反復對自已強調這個念頭,直到自已也深信不疑,這才心安理得地撥轉馬頭,向著平壤的方向疾馳而去。
由于整個戰場上都是四散奔逃的聯軍騎兵,淵明的離去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直到戰后清點戰場時,李世民才得知,這支援軍的幕后主使竟是淵明。
不過,事已至此,這些都已無關緊要。
大唐的勝利,已是板上釘釘。
夜幕低垂,牛進達終于完成了初步的戰果清點,前來向李世民稟報:“陛下,此役我軍大獲全勝,生擒敵軍五萬有余,斬殺及重傷者不下兩萬,另有五六萬殘兵向四野潰散了!”
“竟讓那群人逃了,倒是便宜他們了!”
李世民對今日的輝煌戰果極為記意,但語間仍流露出未能將敵軍一網打盡的些許遺憾。
他也深知,在廣袤的草原上交鋒,若無絕對的兵力優勢形成合圍,想全殲對手幾乎是癡人說夢。
如大唐這般以數萬之師擊潰十余萬大軍,且俘獲甚眾,已是千古罕聞的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