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們都這么看,那便一試。眼下也無更好的法子,倘若真能借眾人的智慧造出合用的東西,也算是我大唐的一樁幸事。”
秦瓊權衡再三,最終還是點了頭。
誰能想到,他們這幾個威名赫赫的大唐將帥,竟會被一個小小的引火器具絆住手腳,不得不求助于民間匠人的巧思。
所幸的是,這些年大唐民智大開,長安城里的能工巧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各式作坊層出不窮,倒也讓他們對這新式引火物生出了幾分期盼。
如今的大唐萬象更新,這沿用了千百年的老物件,興許也能在時代的洪流中,煥發出新的光彩。
蒲羅中城,這座在南洋拔地而起的雄城,已成為萬商云集之地,其繁華程度無出其右。
歷經數年營建,此地已非昔日舊貌。
在捕魚隊的積極引薦下,大唐商船紛至沓來,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蒲羅中城順理成章地坐上了南洋貿易的頭把交椅。
從西邊來的大食巨賈,到南邊的天竺富商,乃至近鄰的占城、林邑船隊,都樂于將此地作為貨物的集散中心。
在這里,他們既能高價賣出帶來的奇珍,也能方便地購入所需的商品。
對這些而行的商人們而,蒲羅中城幾乎能記足他們的一切需求。
盡管部分貨物的價格略高于原產地,但與遠洋貿易的豐厚回報相比,這點溢價微不足道。
更何況,一站式的采購極大節約了他們的時間和航行風險,這種便利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張兄,此行我從澳洲回來,也是帶來了燕王殿下的囑咐。殿下認為,蒲羅中市舶水師的實力,必須進一步加強。”
李庚風塵仆仆,他剛在澳洲監督完永平港的擴建工程,便馬不停蹄地趕回蒲羅中。
“如今南洋乃至西洋,大食商人的蹤跡越來越多,與我們唐人的摩擦也時有發生。誰也說不準,哪天他們的艦隊就會出現在咱們的港口外。”
作為勛貴子弟,李庚與張猛說話向來直接。他深知大唐在海外的利益擴張有多快,對潛在的威脅也更為敏感。
“李郎君所極是。”捕魚隊的老船長周大福附和道,他如今坐鎮蒲羅中,專職操練水師士卒,“泉州和廣州的新船塢已經投產,以飛剪船為藍本改良的新式戰艦正陸續交付。”
“依我之見,從城建和碼頭的預算里撥出一部分,用于擴充艦隊,是當務之急。”
“水師的重要性我豈會不知?可它實在太耗錢了。”
張猛眉頭緊鎖,他對繼續擴大水師規模持保留意見。
“蒲羅中現在百廢待興,每一分錢都得花在刀刃上。把資金投入到城池建設,能立竿見影地吸引更多商賈,帶來繁榮。”
“況且,我們現有的水師在南洋已無敵手,就連那些最猖獗的海盜,現在連蒲羅中附近的海域都不敢靠近。”
這座城市凝聚了張猛無數心血,他對一磚一瓦都有著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