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謹的思緒飛速轉動,瞬間便想通了其中關節,臉上的憂色盡去,轉為抑制不住的興奮。
“若真能如此,自行車價廉,則萬民受益,此乃大唐之福!更重要的是,我燕王府手握如此海量的精鋼,便意味著能源源不斷地打造出精良的兵甲,若戰事需要,府庫中的兵器將取之不盡!”
“正是此理。”李想頷首,目光深遠,“但眼光要放長遠些。鋼鐵、煤炭與水泥,此三者,乃是我大唐邁向強盛的基石。”
“鋼鐵要增產,煤炭的開采也要齊頭并進。至于水泥,是時侯將技術進一步放開,讓更多的作坊涌現,讓大唐處處皆有通途。”
隨著一陣輕快的金屬摩擦聲,秦懷玉駕馭著那新奇的自行車,在李想和劉謹面前靈巧地停下。
“殿下,此物當真神妙!有了這自行車,往來奔走,何其迅捷。莫說巡捕司可用,便是我大唐軍旅,亦可酌情配備一二。”
李想微微頷首,目光深遠:“軍中大規模換裝為時尚早,崎嶇野地,鐵馬終究不及戰馬。不過,倒是可以先打造一批特制車輛,交由十二衛試用,探一探它的潛力。”
畢竟,在可預見的未來,騎兵依舊是地面作戰的王者。
李想雖在極力推行水泥官道,但覆蓋范圍終究有限。
“殿下,此車的形制已然大定,雖細節尚有可精進之處,但各部機件已可量產。”一直默立一旁的羅通此時開口,辭懇切,“是否可以先試制千輛,投放市井,看看銷路如何?”
“可。”李想的視線從車上移開,落到羅通身上,“就按此規格,先造一千輛。但有些事,要在制造中不斷求精。尤其是耐用性和造價,你們要反復權衡。”
“另外,二八自行車作坊要著手建立一套度量之法,成立專門的測量組,用以測算每個部件乃至整車的優劣,所有試驗中得出的數據,都要妥善歸檔利用。”
大唐的工業,尚在萌芽,一切都顯得粗放。
李想畢竟見識過后世的景象,對那些看似尋常的部件背后所蘊含的工藝和標準,有著遠超當下的理解。
就如后世汽車,其產業化之精細,令人嘆為觀止。
車身框架的每一個沖壓件,不僅要尺寸分毫不差,焊接的牢固程度更有嚴苛的標準。
如何驗證?
各家都有秘而不傳的法門。
又比如車輪上那根黑乎乎的懸架彈簧,看似粗笨,毫無技術可。
實則不然,它需記足的條件極為復雜。
除了基本的尺寸與承重要求,其表面應力、不通負載下的形變幅度、乃至抗疲勞的極限……
每一項背后,都是無數次試驗和積累的成果。
這些深層次的要求,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漫長的沉淀過程。
李想期望以這小小的自行車為引,將他在觀獅山書院中逐步推行的標準l系與理念,滲透到各個作坊的血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