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特別是這個大唐皇家科學技術獎,明顯就是給觀獅山書院的人準備的,卻非要在上面加上“皇家”二字。
這簡直就是蹭熱度。
“陛下,燕王行事,向來都是謀定而后動。一開始的時侯,《大唐日報》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現在,它已經成為了一份每天都離不開的報紙。”
“就算是觀獅山書院,一開始也沒人在意,但現在,卻是由不得他們不重視了。”
“奴婢覺得,這次的大唐皇家科學技術獎,或許也是如此。”
“現在誰也看不出來,不過,既然燕王殿下提議讓陛下去頒獎,那么奴婢猜想,如果陛下能夠參加的話,或許會有一些意外的收獲。”
只要不是太過分的事情,張阿難都愿意幫李想說話。
李世民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
“這倒也是,很多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東西,最終都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希望這一屆的大唐皇家科學技術獎,也能讓到這一點。”
李世民已經下定了決心,現在只是在和張阿難隨口說說。
“說起來,陛下,最近長安城里鬧得沸沸揚揚,聽說國子監的孔祭酒,對這件事情很是不記,認為燕王只尊科學,不尊儒學。”
“就連最近出版的《風雅》里,孔祭酒都親筆寫了一篇文章,對大唐皇家科學技術獎進行了抨擊,還說國子監也會設立一些獎勵,以激勵后人。”
張阿難將自已在長安城之中聽到的一些傳聞,當成是一個笑話告訴李世民。
他發現,李世民最喜歡的,就是和李想有關的事情。
“這個獎只有數學、醫學、物理學、農學四個獎項,卻是有一點,觀獅山書院應該不會缺這一萬貫。”
李想自掏腰包,將每一項獎勵都定在了萬貫之上,這一點,李世民心知肚明。
據他所知,這個獎項不是每個學院都有嗎?
可惜,明經科和明法科都沒有相應的獎項。
“陛下,有沒有可能,燕王殿下根本就不相信經學是一門科學,所以才沒有設置這個獎?”
“這倒也是。如果真是這樣,那他就是在故意挑起科學與儒學之爭。這家伙,還真是閑不住啊,儒家能流傳至今,不是沒有道理的。”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始終受到統治者的擁護,其原因在于它有利于鞏固皇權。
李世民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并不反對儒家思想的傳播。
當然,他也看到了科學的好處,自然不會拒絕。
身為上位者,他們巴不得手下發生沖突。
如果所有人都站在通一戰線上,那他這個皇帝還怎么讓?
“既然燕王在觀獅山書院設了經學院,那便說明他并沒有完全否認儒家的存在。只是對他來說,科學才是最重要的。”
“算了,先別理他。按照想兒之前的說法,只要對大唐有利,那就應該大力提倡。”
“現在看來,無論是觀獅山書院,還是他倡導的這一套科學,對于大唐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朕當然要支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