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侯,就算觀獅山書院舉辦了“大唐皇家科學技術獎”,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力。
不要說整個大唐,就連觀獅山書院的學生們,都不會太過在意。
當然,一萬貫的賞金一旦公布出來,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
“好……好吧。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如就定在六月十六?時間還剩下十多天,我完全可以將這件事安排出去,大肆宣傳。”
李想挑了挑眉,倒也沒說什么。
這個許敬宗,可真會抓住機會拍自已的馬屁。
這一天,正是李想的生日。
這一天,也正好是大唐皇家科學技術獎的頒獎典禮,一旦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李想的名氣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這已經不遜色于諾貝爾獎了。
“隨你的便!”
李想對許敬宗的能力很有信心。
反正他只想辦一個獎項,其它的都無所謂了。
……
國子監,孔穎達正拿著一本新出的《大唐日報》,眉頭緊鎖,一臉的愁容。
“俗!這也太俗了吧!俗不可耐!”
觀獅山書院要在全大唐設立“大唐皇家科學技術獎”,這件事情許敬宗當然要大肆宣揚。
尤其是燕王府每年撥出四萬貫作為科技獎勵,可謂是大手筆。
這肯定會引起民眾的熱議,而且還能讓獲獎者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多的認可。
如果不是諾貝爾化學獎的發明者,恐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導電塑料的存在。
普通人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這個獎金稍微大一點,其實對于大唐皇家科學技術獎的前期宣傳也有很大的幫助。
說白了,就是在打廣告。
這就像是彩票一樣,如果獎品的金額不夠大,那么,就算燕王府將所有的獎金都兌現,也不會有太大的動靜。
相反,如果把特等獎定得更高,哪怕拿出一半的利潤來讓獎金,那影響力也是非通凡響的。
“孔祭酒,觀獅山書院的讓法雖然有些俗氣,但我還是不得不佩服他的大度,佩服他對醫學,醫學,數學,農學的支持。”
孔穎達旁邊的司馬才章感慨了一句。
身為《風雅》雜志社的社長,司馬才章對各種宣傳手段都有了很大的了解,他很清楚,大唐皇家科技獎的人氣,很快就會水漲船高。
“李想拿錢來衡量學問,這不是把我們這些讀書人和商人相提并論嗎?”
孔穎達在大唐皇家科學技術獎里發現了農學方面的內容,他可以理解,因為沒有農學,農業就不能穩定。
至于算術,他還能勉強聽懂,畢竟科舉也考。
醫學方面,接受也并不困難。
至于物理學,他雖然不喜歡,但也知道,李想對物理學非常看重,所以才會把它列入科學技術獎。
但可惜的是,這獎項中,并沒有涉及到經學。
這意味著什么?
李想的意思是,經學并不是很重要?
他這是要公然扯起科學的大旗,將經學排除在外了嗎?
如此下去,以后還會有幾個人將精力放在經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