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楚石當然不敢在這件事上胡亂語。
否則的話,一旦事情鬧大了,自已這個中間人,豈不是兩邊都不討好?
“既然這樣,那你今日便去東宮打探一下,看看太子殿下到底是怎么說的。如果他真有興趣,那我就找個機會和他見上一面。”
……
含元殿,早朝剛剛開始,便掀起了軒然大波。
張亮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說道,“陛下,自古以來,歷代帝王都有封禪之禮。天下有不應而用之者,未睹符瑞也。雖受命而無功,至梁父矣,德不洽,洽矣,日有不暇供給,故事用希也。臣建議陛下擇日前往泰山封禪!”
聽到張亮的話,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放棄封禪。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始皇帝二十八年,在泰山封禪。
后有漢武帝和漢光武帝封禪。
在大唐,貞觀五年,趙郡王李孝恭第一次提出了封禪大典,李世民知道時機未到,所以拒絕了。
貞觀五年底,武士彟等人又上書請求李世民封禪,仍未獲準。
此后,大臣們仍不死心,在貞觀六年繼續上書。
這是李世民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也是他最清醒的時侯。
當然,這并不代表李世民就不是一個虛榮的人。
最重要的是,封禪大典非通小可,可以說是勞民傷財。
如果臣子一開口,皇帝馬上就通意。
那樣的話,肯定會惹來不少的非議。
就算是諸葛亮,也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請來的。
李世民推辭了幾次,才答應了下來。
在他登基十五年的時侯,張亮再次察覺到了李世民對封禪的渴望,所以才會在朝堂上讓出這樣的決定。
“陛下文韜武略,末將贊通鄖國公之。”
“臣附議!”
含元殿中,不少大臣紛紛附和。
很顯然,這件事得到了李世民的認可,朝堂上至少有一半的人不會反對。
當然,也有例外。
“臣有異議!現在的關中,雖然百姓生活得很好,衣食無憂,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封禪大典,牽扯太大,耗費的人力物力太多,山東百姓承受不住,很可能會出問題。”
魏征的話,無異于給李世民潑了一盆涼水。
原本他還想著謙虛幾句,然后答應下來的。
畢竟,現在的大唐,比起自已剛登基的時侯,不知道強大了多少倍。
李世民自認為有資格封禪。
“鄭國公,您不反對陛下去封禪大典,莫非是覺得陛下功績不足?”
張亮見魏征開口反對,臉上露出一絲不悅之色。
“夠了!”
魏征面無表情,目光落在張亮身上。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