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嘩嘩!”
李想聞到了一股清香。
“王爺,這個打谷機,是不是以前那個機械作坊研制出來的?看起來效率還挺高的。”
一群人走在田地當中,看著周圍農夫忙碌的身影。
“燕王,王妃,王管家,小的王浚有禮了。”
走到一片稻田前,那農夫停下了手中的活計,快步走了過來,躬身行禮。
李想和武媚娘面面相覷,沒想到這鄉下家伙,居然一眼就認出了他們。
李想出巡襄陽,這件事早就傳開了。
不過,農民們對這些信息,卻是知之甚少。
但眼前這位,卻能一口叫出李想的名號,甚至連武媚娘和劉謹,都能一眼認出來,這就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了。
“王爺,這個農夫,好像以前在作坊里面干過活,我看著有些眼熟。”
李想和武媚娘聽了劉謹的話,都恍然大悟。
梧桐村中的人,大多都是去年從關中道遷徙過來的,其中不乏燕王府的佃戶,還有一部分人,則是跟隨著燕王府來到襄州的。
看來,眼前這個農夫,也是其中之一。
“你在襄陽過得還習慣嗎?我看今年的南洋大米,長勢很好啊!”
李想連忙擺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開始和那名農夫攀談起來。
“托燕王之福,襄陽之地,我等皆得百畝永業田。新開墾出來的田地里,南洋稻長勢很好。雖然比不上渭水之畔那片肥沃的土地,但也是不錯的了。”
王浚聽到李想的話,整個人都興奮起來。
李想問道:“你種了多少畝地?”
王浚:“大概有六十畝左右,到下半年的時侯,大概能種一百多畝。”
李想說道:“加油吧,這可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王浚:“我知道,從明年開始,我打算在稻田里養點魚,把府里那些管事教給我們的東西,推廣到整個襄陽縣。”
聊了幾句,李想也大致了解了一下這個梧桐村的情況。
這些移民現在的生活狀態,跟他想象的差不多,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理想。
幸好今年沒有自然災害,否則對于南洋水稻的推廣會有很不利的影響。
至此,李想終于有時間考慮回京了。
當然,為了以防萬一,李想回京之后,還會向觀獅山書院的學生打聽一下情況。
有了這些學生的前車之鑒,書院每年都可以派一些學生去各地歷練。
到時侯,獅山書院就可以擴大招生了。
……
長安城西城,一年比一年熱鬧,一年比一年熱鬧,一年不如一年,一年不如一年。
雖然是六月,天氣炎熱,但街道上的人還是很多。
不過,原本還十分熱鬧的人群,此時卻是一下子朝著兩邊散去。
一只威風凜凜的大獒犬,被小主人牽著,威風凜凜,霸占了半條街。
“小玉米,慢點走。”
段梅,段蘭,段竹,段菊等七個姐妹,都跟著小玉米,浩浩蕩蕩的在西市里面橫沖直撞。
不知為何,段志玄與段開山兩人都是五大三粗的,但到了段家的第三代的七個小姑娘,一個個都是溫文爾雅,眉清目秀的。
這一幕,徹底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