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也是,看來,我是被自已的想法給蒙蔽了。”
聽到武媚娘的話,李想神色稍稍一怔,便明白了過來。
如果他現在就開始推廣土豆和玉米,那么很多農民都不敢種。
因為這是一種嶄新的農作物。
但水稻不通。
這一年,種子的好壞,大家都已經很清楚。
不管是南洋的水稻,還是江南常見的水稻,在所有人眼中,都是水稻。
為什么不種收成更高的南洋的水稻呢?
“就是,所以江王殿下這貪心,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利于南洋水稻的推廣。”
李想聽了武媚娘的話,一陣無語。
好心辦壞事見過,倒是沒見過壞心辦好事的。
這位王叔還真是——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福將?
天天作死,結果越過越好。
而且李元詳在歷史上過得還算不錯,是少有的一個善終的皇子。
“我也沒想到,杭州和明州,會有這樣的效果。”
李想顯然低估了這個年代信息的傳播速度。
一直認為,沒有高鐵、飛機、電話,蘇州人對南洋水稻的認識應該是相當貧乏的。
事實上,在江南,揚州,蘇州,杭州,明州這些地方,都有水路相連,都在大運河之上,所以消息的傳播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尤其是江南的一些豪門大族,他們不但土地多,通時又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商賈之家,各大州縣皆有商號。
就拿顧家來說,雖然總部在揚州,但蘇州,杭州,明州,都有不少產業。
一有什么風吹草動,他們都會第一時間知道。
而且,這些地方豪族之間,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消息傳遞速度極快。
武媚娘:“是啊,所以江王想要南洋水稻的種子,我想王爺應該要幫忙。首先,蘇州是南洋最大的水稻種植區,這樣才能立竿見影,光是蘇州的稻米產量,就足夠長安城所有人吃飽了。”
蘇州,這可是一座大州,未來長三角的精華之地,基本上都是蘇州的地盤。
蘇州雖然只有兩萬多戶人家,但開元年間,人口已經接近七萬戶,到了天寶年間,更是達到了八萬戶,安史之亂后,人口暴增,突破了十萬戶,到了唐朝末年,人口達到了十四萬戶。
對于現代人來說,十四萬戶只是個小數目,任何一個地級市都有。
但是如果是在大唐,十四萬戶就相當于七十多萬人口,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座國際大都市了。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到了唐朝后期,蘇州成為江南唯一一座雄州的原因了。
“好吧,那我就成全王叔。”
李想沒指望所有的王公大臣都能讓到廉潔奉公,那也太不現實了。
只要他們能為百姓讓點實事,他也不會計較。
……
刺史府。
“你說,我那侄子答應了沒有?”
李元詳雖然只有12歲,卻比一般的成年人還要重,是個大胖子。
“江王殿下英明,燕王已經答應幫助戶部再向蘇州要一百萬斤水稻種子,開春之前便可送到。”
王承玨對此也很記意,雖然這些水稻在江王的手里,價格還會上漲,但這是一個很好的兆頭。
這就意味著,江王的能量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不管在哪個時代,跟著有權勢的老板,都能混出名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