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王鞠文泰歸順西突厥的陸可汗之后,立即開始對西域的商路進行封鎖。
高昌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高昌王這么一鬧,絲綢之路立刻就斷了。
首當其沖的,就是定襄商會,燕王府的探子,第一時間趕回了大唐。
“馬長史,昨日焉耆的使者已經從定襄出發,前往長安城,高昌國出兵西突厥,攻打焉耆,封鎖商路的事情,陛下應該已經知道了。那么,我們要不要繼續準備前往西域的貨物?”
定襄這個邊陲重鎮,又是絲綢之路上的要隘,從西域傳來的消息,自然最先傳到了這里。
身為定襄城中為數不多的消息靈通的人,蒙巴頓當然也知道了消息。
“我們大唐一定會出兵。按照我的估計,朝廷最快今年年底,最慢明年年初就會出兵,所以,這批貨物必須要備好,這次,我們要多讓準備,多派一些商隊,跟在大軍后面,向高昌進發。”
馬周相信,所有人都知道絲綢之路能夠為大唐帶來多少財富。
除了定襄商會之外,關中的權貴們,幾乎每家每戶,都和絲綢之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說句不好聽的,高昌此舉,猶如斷人財路,現在群臣估計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滅掉高昌了。
蒙巴頓已經完全沉迷于現在的生活當中,對于任何打破這種情況的人,他都充記了敵意。
現在,沒有人比大唐更希望高昌被大唐滅掉,但是他又怕這個愿望永遠無法實現。
“哼,區區一個高昌小國,也敢如此囂張,真是不知死活。”
對于大唐的實力,馬周比蒙巴頓了解得更多,所以他并不擔心,大唐連高昌這樣的小國都拿不下。
尤其是定襄和肅州之間,已經有了水泥路,一旦修好,通往西域的道路就會更加的方便。
如果有一天,西域成為大唐的地盤,那么這條水泥路就會從肅州延伸到西域的另一端。
對于這一點,馬周心知肚明。
這兩年來,馬周一直在李想的指點下,配合朝廷在定襄的戰略。
定襄周圍,已經修建了三十多座軍堡,每一座軍堡都有簡易的水泥路聯通,一旦烽煙四起,四面八方的軍隊都會第一時間響應。
而在這些軍堡之外,則是自發的建立起了一個個的集市,那些從遠方趕來的牧民或者商隊,都會到這里來進行交易。
漸漸地,這些軍堡儼然成了一座座小城,甚至有些漢人也開始圍繞著這些軍堡定居下來,和周圍的牧民一樣,開始飼養牛羊。
“馬長史,那不如讓捕奴隊跟著朝廷的軍隊,將這些人全部買下來,然后送去長安城或者登州,賣個好價錢。”
看著馬周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蒙巴頓覺得自已應該大膽一些。
大唐的人口雖然在迅速的增加,但是大部分都是孩童,青壯年嚴重不足。
長安城里,最低級的奴隸,都能賣到好幾個銀幣。
有些力氣大,又有一技之長的,能賣出十多個銀幣,甚至更高的價格,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好啊,王爺以后還打算大力推廣棉花種植,關中的王公勛貴們都蠢蠢欲動,肯定會有很多奴隸需要的。”
不管是高昌人,還是西突厥人,又或者是其他的西域小國,馬周都沒有太多的好感。
拉去讓奴隸就是了。
定襄城現在有三個專門的捕奴隊,他們每天都會在方圓數百里乃至數千里的大草原上捕捉奴隸。
既然已經找到了一個軟柿子,那就換個方向抓奴隸,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