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幾天,長安城里的魚價就開始暴跌。
如今的魚,都是論條賣的。
不管怎么說,燕王府的佃戶們賣的魚,個頭都差不多,畢竟都是通一種魚,生長的環境也差不多,所以個頭都差不多。
為了省事,還不如按條賣呢。
活鯽魚一條兩文錢,死魚一條一文。
一條活的草魚三文錢,一條死了的一文五。
然而,由于獨輪車有通氣結構,魚類死亡率極低。
有幾個倒霉蛋,傻乎乎的把獨輪車停在指定的位置,準備賣魚,結果沒過多久,就死了一大批,漸漸的,他們也意識到了不對勁。
那個輪子和木桶連在一起的東西,總是在水里冒著氣泡,肯定和這個有關系。
但是卻沒有人說什么。
“王爺,這魚是不是該賣了?”
燕王府內,武媚娘一臉疑惑的看著李想。
雖說如今長安城里到處都是賣魚的農戶,但真正的大頭,卻是燕王府。
這些稻田里,有一半的魚都是燕王府的。
大約有兩百萬條魚。
要知道整個長安城人口也就百萬左右,放著兩百多萬條魚不賣,也難怪武媚娘著急了。
“媚娘,別急,兩百多萬條魚,看似多,其實并不多,而且,就算是水稻已經收獲,也要十天半個月才能全部撈上來。”
李想也沒想過要靠賣魚賺錢,所以,他讓佃戶們先把魚賣了,然后再考慮其他的事情。
推廣稻魚,就是為了讓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種很好的種植方式。
當然,能夠增加大唐民眾的肉食選擇,也是一種間接的收獲。
不過,除了像長安這樣人口稠密,又有水路的城市,其他地方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意義。
比如江南,很多地方都是水網密布的地方,魚類并不缺乏。
再比如河北各州,都不適合種植水稻,那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我們還是要賣掉的,我們府里的人,現在每天都在吃魚。”
武媚娘撇了撇嘴,不明白李想為什么會這么淡定。
“吃不下的話,可以低價出售。三文一條賣不成,那就賣一文。”
“什么?又是一文?”
武媚娘想到登州府一文錢一斤的大黃魚,又想起了一文錢一斤的大白菜。
而現在,是一文錢一條的魚。
這要是傳出去,肯定會讓其他農民哭暈過去的。
“媚娘,我們養殖這些魚,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按照燕王府的建議種植糧食,會有很大的收獲。哪怕是一開始的時侯不被理解,但是最后的結果卻是非常的好,只要能夠達到這個目標,那就是成功。”
李想想起了自已種下的那幾十畝棉花,再過兩年,就可以大面積種植了。
水稻大家都聽過,可棉花呢?
到時侯誰還敢種?
這一點,李想必須提前讓好準備。
如果長安城和關中道的農夫們,能夠看到燕王府的新作物,能夠大豐收的話,那就更好地推廣棉花了。
至少長安城附近的土地,并不是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方。
現在李想提議,將突厥人全部內遷至江南道、山南道,然后再將關中一些人口稠密的州縣遷往北方,每人發十畝以上的土地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