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
小玉米見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也想嘗嘗。
連牙都沒長齊,李想哪里敢拿這種勁道十足的鹵牛肉給她吃?
最重要的是,這道菜放了太多的調料,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什么好東西。
“來來來,爹爹給你來一根你最愛吃的雞腿。”
小丫頭很聽話,只要有食物,她就心記意足了,拿起一根雞腿,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托李想的福,長安城里的嬰兒用品,已經有了不少。
這把嬰兒椅就不說了,還專門為她建造了一個小型的娛樂場,段開山也照搬了過去,成了許多有孩子的勛貴之家的標配。
另外一個變化是,定襄奶粉的知名度越來越高。
既然李想都愿意讓自已的女兒喝,那就沒人會懷疑了。
反正這奶粉又不是什么特別貴的東西,比起玻璃鏡,調料什么的,都要便宜不少。
當然,這也是因為這些東西很難保存,價格太高的話,很可能會積壓在倉庫里。
除夕之夜,沒有什么特別的事情發生,一群人吃吃喝喝,吃了頓熱鬧騰騰的飯菜。
沒有春晚可以打發時間,宴會結束之后,李想也不想立刻睡著,有些無聊。
看來,有必要給大唐增加一些樂趣了。
“媚娘,我想在觀獅山書院附近,建一座戲劇院,讓人排練幾場戲和舞蹈,然后收票入場,會不會有人去看?”
酒足飯飽,侍女奉上茶水。
李想懶洋洋的坐在一張特制的太師椅上,一邊剔牙,一邊和眾人閑聊。
“戲劇院?應該有不少人在看。勛貴富貴之家,大多都是養著歌姬的,尋常百姓未必舍得花錢去看,所以看的人應該不多。”
“把票價定得更親民一些。”
李想根本就沒想過要靠戲劇賺錢。
不管怎么說,這個時代很多女人的命運都很凄慘,如果能通過戲劇院幫助一些女人解決生計,那也是一件好事。
當然,最重要的是,李想想如何給自已的生活增添一些樂趣。
睡覺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抽筋,這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初春時節,氣溫還有些低,但觀獅山書院內,卻是春意盎然。
貞觀十三年,李想閑著也是閑著,開始籌劃如何豐富大唐的娛樂生活。
戲劇院雖然要建,但一時半刻是建不起來的,所以李想就開始考慮,要在戲劇院里放什么樣的劇。
在戲曲方面,元代的關漢卿也有不小的貢獻。
從《竇娥冤》到《拜月亭》再到《救風塵》,再到后來的《單刀會》,每一部都相當出名。
這幾部戲,李想遲早都要改一改,放到劇院里去。
不過,李想想到的卻是《白蛇傳》作為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