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著一份份彈劾李想的奏章,臉都綠了。
前幾天,他還在皇宮里,和幾位妃子一起吃著李想送來的海鮮。
“張阿難,你去請燕王入宮,朕有要事相商。”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雄才大略,自登基以來,勵精圖治,大唐才有了現在的貞觀之治。
現在,這么多人都在指責李想,李世民也有些猶豫了。
這個時侯,是不是該出手了?
但是李世民可不相信,他是故意帶壞了長安城的風氣,走上了奢靡的道路。
具l如何處理,就看李想自已了。
……
李想最近經常出入宣政殿,對李世民經常召張阿難召入宮,早已習以為常。
“他們可是誣陷你?”
李世民看著李想飛快的看了幾份奏折,沉聲問道。
“不是,說的都是真的。”
李世民微微一怔,沒想到李想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這家伙,怎么可能承認?
這可不像他啊。
李世民臉色一沉,道:“你還有什么好解釋的嗎?驕奢淫逸,誤人子弟,這不是皇子該讓的事。”
“談不上辯解,只是在這件事情上,我的想法與他們不一樣。”
其實,李想也考慮到了這件事的后果。
當然,這并不是為了自已的享樂。
“哼,那你倒是說說看。”
“父皇,官彈劾的無非兩件事,一件是兒臣從登州往長安運海貨,另一件事則是將定襄牛肉運至長安,其實,對于御史彈劾一事,我也是心存疑慮。”
李想一邊說著,一邊給李世民洗腦。
“我這么讓,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見李世民不說話,李想就繼續說。
“海貨都是登州漁民打來的,以往根本不可能運到長安。如今又有一批來自長安的顧客前來采購海味,登州府漁戶的收入也隨之增加;而往登州運送海貨,又要有專用的馬車,又要有人手,所以馬車作坊才能賣得更多,需要的人手也更多,這是利國利民的事情啊。”
李世民聽到李想的話,整個人都不好了。
御史們所說的奢靡,在李想的口中,怎么就成了利國利民的事情了?
“父皇,錢只有流通了,才能產生更多的財富。放在勛貴們的庫房里,也沒有任何的用處。”
李想的這番話,恐怕沒幾個人能聽懂。
其實,對李想來說,從登州運到定襄,也算是一種拉動內需的舉動。
擴大內需的好處,后世任何一個國家,都心知肚明。
這樣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支持。
不過,到了某些自詡仁義的御史嘴里,就成了驕奢淫逸了。
對他們來說,如果每個人都像圣徒那樣生活,那就更好了。
然后他們偷偷摸摸的在家里養幾個小妾,過得舒舒服服的。
“錢流通起來就能帶來更多的財富?”
李世民覺得,李想的話,和燕王府這些年發生的事情,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