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辦法?難道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大量的銅礦?”
李世民聽李想這么一說,頓時放心了不少。
“沒有。”
然而,李想的話,卻讓所有人都大失所望。
有時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房玄齡無語的看了李想一眼,心道,燕王又不是無所不能的。
“不過,父皇,諸位國公,為何只限于鑄錢?”
李想想起石見銀山一天能生產不知道多少銀子,再加上之前讓生意賺來的幾百萬兩銀子,完全有能力鑄造金銀幣。
何必執著于銅錢呢?
……
在宋朝之前,華夏的大部分地區,都不使用黃金和白銀作為貨幣。
開元通寶在貞觀年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開元通寶”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所鑄,他雖有“開元”號,但“開元通寶”始于高祖李淵統治時期。
“開元通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當時社會上貨幣混亂的局面,促進了大唐的經濟復蘇。
除“開元通寶”外,在貞觀時期發揮貨幣作用的還有絹帛,它包括綾、羅、錦、絹等,均為較貴重的絲織品。
李世民、房玄齡等人想過很多辦法,卻從來沒有想過用黃金、白銀來代替貨幣。
或許,這是一種慣性思維。
不管是大唐,還是上一任朝代,白銀的產量都很低,根本不符合流通的條件。
但是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燕王,除了銅錢,還能用什么?難道用羊毛么?”
長孫無忌從一開始就沒說過一句話,見李想神神秘秘的,忍不住出嘲諷道。
“是啊,燕王,如果我們不鑄錢,那么,我們的錢就會越來越少,到時侯,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戴胄也沒聽懂李想話中的含義。
“簡單,就是鑄造金銀幣!”
李想直截了當的說道。
“金銀幣?”
李世民這才想起來,自已從捕魚隊那邊分到的銀子,又想起了張阿難說的石見山銀山,一天能產一萬兩銀子。
金銀幣,好像也不錯。
“沒錯,就是鑄造金銀兩種貨幣,這樣既能解決錢幣短缺的問題,又能解決大額交易帶來的不便。”
黃金和白銀自然是硬通貨。
到了這個時侯,大唐人還不至于因為金銀價值太低而接受不了。
相反,金銀雖然珍貴,但卻多作為賞賜之物,很少在市面上流通。
如果真的推出了金銀兩種貨幣,那么東、西兩市的商人肯定會很容易就能接受。
而平民……
又有幾個平民能拿得出來一個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