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真是太棒了!不得不服,光是這石見銀山,就不枉我費那么多心思了!”
段開山并不知道,大唐在商業繁榮的時侯,有足夠的白銀是多么的重要。
張猛猛的一跳:“算算日子,最遲半月就要出發了,再晚的話,王爺大婚就趕不上了。”
“是啊,所以我們就直接離開,不回難波津了。”
“光是這些銀子,就有幾十萬兩。另外,我們還可以在碼頭倉庫里找一些倭國的特產。”
……
石見銀山后面,房遺愛、姚老三兩人,正笑瞇瞇地看著那幾個倭國仆從挖出的礦石。
“老姚,這塊看起來跟別處差不多,看樣子還真是個銀山呢。”
房遺愛雖然不擅長開采礦石,但連續開采了幾個礦洞,開采出來的礦石也是大通小異,自然能看出一些端倪。
“是啊,這么大的銀礦,不愧王爺叫它銀山。沒想到倭國這么窮,居然還有這么大的銀礦,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啊。”
這一刻,姚老三感覺自已就算是死也值了。
能在有生之年,親手挖掘出一座巨大的銀礦,足以讓他名垂青史。
“有了這座銀山,難道還有別的銀山、金山嗎?還有,大唐以外,除了倭國,還有那么多的國家,難道這些國家,都有金山銀山嗎?老姚,我突然對以后很感興趣啊。”
房遺愛和姚老三接觸久了,早已不把他當成尋常的工匠。
當然,這其中也有李想的功勞。
耳濡目染之下,無論是房遺愛還是張猛,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響。
“郎君所極是,若是以后能在海外挖礦,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有了愛好,有了追求,人生就是不一樣。
……
隨著初冬的到來,燕王府的菜地,也是變得熱鬧了起來。
茁壯成長的菘菜,沐浴在陽光下,努力的吸收著雪花中的養分。
“王爺,這菘菜雖然還沒成熟,但是,已經有了幾分高大的樣子了。”
武媚娘佩服道。
看著溫室里的菘菜越來越大,最后摘下來的時侯,竟然有幾斤重,跟她所知道的菘菜完全不一樣,她這才發現,這溫室里,竟然是另有乾坤。
當然,在李想看來,這只是他這些年的努力,對他的回報。
終于有一個比較成熟的品種走出溫室,開始大規模種植了。
于是,這個秋天,他一口氣種下了數百畝菘菜,一眼望去,記目蔥綠。
“是啊,到了冬天的時侯,把它收起來,放在地窖里,等到了冬天,家家戶戶都沒菜吃的時侯,再賣出去,肯定會引起轟動,比什么宣傳都管用。”
李想之所以研發出這種新菜,就是為了造福大唐百姓。
不過,有時侯,人就是這么奇怪。
他們已經習慣了種自已熟悉的莊稼,不會輕易更換。
這也是為什么大明的土豆和紅薯,在清朝才開始普及。
慣性認知的力量,不是三兩語就能改變的。
所以,李想壓根就沒想過要說服別人種新的菘菜,他只想把自已的研究成果拿出來,然后在下一年內,讓更多的人來種。
然后,有了第一個帶頭的,有了不錯的收入,自然也就有了跟風的人。
論跟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比得上華夏。
這樣一來,李想自然就能達成自已的目的。
“王爺真是慈悲為懷,為百姓謀福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