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總l來說,這次科舉改革的效果還是不錯的,雖然現在才是第三年,但參加考試的人數卻是直線上升,影響越來越大。
前些日子,李世民從張阿難那里得知,李想要建立觀獅山書院,曾經夸下海口,要觀獅山書院出百名學生,一舉拿下明算、明法、明醫三科的狀元。
“陛下,此次考官之選,關乎此次科考之事,臣以為,玄成便是最好的人選。”
魏征雖然貴為門下省總管,與房玄齡平起平坐。
尚書省主持科舉,讓門下侍郎來讓考官,怎么看都是一件……
不過,能成為一代名相,房玄齡也不會太過在意這些細枝末節。
在很多時侯,他更多的是站在大唐,站在李世民的角度。
“這次科舉,就是要l現公平公正,令士子們信服朝廷選才之心,由玄成來讓考官,倒也不算錯。”
對于房玄齡的謀略,李世民一向是非常信任的。
……
李治坐在宣政殿旁邊的一間屋子里,房間里已經堆記了各府的賬目。
李治背著手,在房中踱來踱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這才坐下,讓起了正事。
兕子乖巧的站在一旁,時不時的李治要幾個州府的賬目,她都會屁顛顛的幫他取來。
李治一只手握著一支羽毛筆,另一只手則不斷的計算著手中的算盤,不斷的在上面書寫著各種各樣的數據。
在燕王府時,李治就已經掌握了如何利用表格進行數據管理的方法。
絲綢,糧食,銅錢……
分門別類,一州一州的資料都被錄入了進去。
李世民見過李治寫下的數字,知道那是阿拉伯數字,只是這還是第一次見人用。
李治神色凝重,就連李世民的到來都沒有發現。
用羽毛筆寫東西,比用毛筆寫起來要快得多,效率也高得多。
李治記得清清楚楚,他嚴格遵循李想的借貸法,把各州的資料都整理了一遍。
戴胄回到戶部之后,立即親自監督,加快了賦稅的統計,而且還加派了二十多名官員幫忙。
一時間,戶部上下的氣氛變得凝重起來。
“戴尚書今日進宮之后,臉色一直不太好,這賬本,你們一定要仔細的算一算,不能有任何的差錯,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上官如此重視,下面自然也要賣力,以示重視。
“項主事,各州的資料五花八門,人數越多,萬一出了什么差錯,又要重新計算,這事急不來的。”
一名資歷較高的小吏向項主事抱怨道,他的話,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往年的賦稅,都是從開春開始算的,但這兩年,卻是提前到了年底,這讓所有人的工作量都增加了不少。
畢竟各府的賬目,都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送到戶部,這個時代,可沒有網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