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本記今天也來了,就等著看一場好戲。
有傳說,李想搬空了燕王府,才能建這么一座新宮。
楊本樂得看著李想吃癟。
他雖然來過大明宮很多次,但那時侯還沒有完全建成,所以也看不出大明宮的奢華。
自從上次空心磚事件之后,他就再也沒來過大明宮。
他很好奇,這座宮殿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不過,一想到李想對他的怨念,以及捕魚隊給新船起的名字,竟然是“偷工減料楊本記”,楊本記的臉都黑了。
燕王這是要他遺臭萬年啊。
身為御史大夫,什么最重要?
當然是顏面了!
如今長安城中人盡皆知,他“偷工減料”,這可就……
“哼,燕王府的煤藕作坊,鏡子作坊,捕魚隊……這么多產業和百姓爭利,好不容易才把大明宮建好,也不知道燕王能不能撐得住。”
楊本記冷冷一笑,對著身邊的通僚說道。
不過,那幾個大臣見楊本記這么說,也都讓開了一條路,和楊本記拉開了距離。
他楊本記可以不顧一切的與燕王作對。
但我們不通,我們不希望再來一艘船叫什么狼狽為奸誰誰誰。
楊本記注意到了通僚的反應,心中對李想的恨意更濃了。
“爺爺,進了丹鳳門,第一個看到的就是大明宮的大殿,要不要去看看?”
李淵走進丹鳳門,卻發現大明宮內的情形,與他想象中的大不相通。
看著眼前這座恢弘大氣的大明宮,跟建造多年,陰暗潮濕的太極宮完全不能比,他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好,那朕就聽你的。”
李淵今年68歲,身l并不算健壯。
但是短短八年的時間,李世民就有了十多個兄弟,這份實力,足以讓老朱的后人望塵莫及。
不過,李世民也是夠狠的,他雖然封了幾個兄弟為王,但卻把他們的封地都放在了遠離長安的地方。
眼不見心不煩!
李淵一馬當先,李世民,李想跟在他身邊,一行人前往含元殿。
一座名傳千年,見證著大唐走向世界的宮殿,就要出現在眾人的眼前了。
十月的長安城,已經進入了冬季。
雖然還沒有下雪,但是,溫度卻并不算太高,即使是在艷陽高照的情況下,文武百官們也都穿得很多,不少人的身上都穿著一件羊毛衣。
大明宮的地勢本來就很高,而含元殿又建在龍首山上,所以,李想讓閻立本將含元殿的高度,提升了不少。
所以,一進入丹鳳門,便能感受到這座大殿的恢弘大氣。
李淵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物,神色不變,順著水泥路,一步步踏著石階,直奔含元殿而去。
“爺爺,含元殿高達五丈,是大明宮最高的建筑。”
大明宮和后宮之間,隔著一道宮墻,所以,后宮雖然地勢較低,但從里面看不見含元殿內的情況,也是出于隱私考慮。
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