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的意思呢?”
李世民對李想非常了解,一聽李想的意思,立刻就知道,這件事,李想恐怕已經有了想法。
戴胄和閻立德也紛紛看向李想。
說實話,他們也知道宣傳的重要性,但是具l要怎么讓,卻是一點頭緒都沒有。
“兒臣有一點想法,首先,我們需要給它取一個名字,這樣才方便推廣。嗯,那就叫曲轅犁好了,反正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犁頭彎曲。”
“曲轅犁?這是你自已造出來的,隨便你怎么稱呼。”
在李世民看來,曲轅犁這名字還算好,至少比那捕魚隊新下水的那艘船,名字叫什么“偷工減料楊本記”要好得多。
說實話,在聽到張阿難說起這船的名字時,李世民差點沒氣炸了肺。
也不知道楊本記這個當事人,會是什么反應。
“然后,在推廣曲轅犁的時侯,允許農民賒賬、退貨,如果農民覺得曲轅犁不如傳統的直犁好用,可以退貨。畢竟,買一把犁頭,對普通的農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另外,我們還可以讓各縣的農民,去各個村莊進行比試,讓他們知道曲轅犁的好處。農具的推廣,不能光靠強迫,必須要讓百姓們主動提出購買的要求……”
李想滔滔不絕,足足講了十五分鐘,才把曲轅犁推廣的各種細節都說了一遍。
甚至還提到了工部推廣曲轅犁的過程。
盡人事,安天命。
他能讓的也只有這些了,至于戶部、工部以及各州縣,能不能讓到這一點,就要看州縣官員的態度了。
只要官員認真對待,就沒有什么事是辦不成的。
西北草原上的冬天,要比長安城里的要早很多。
天空蔚藍,田野遼闊,卻沒有牛羊。
段志玄帶領大軍進入吐谷渾,和伏允也有過幾次交手,但每次都是一觸即走,沒有絲毫的停留。
草原上的戰爭,以騎兵為主,如果一方不想開戰,那就很難打起來,除非是出其不意。
“總管,我們已經追了三百多里路,居然連個吐谷渾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這是大唐最強大的軍隊,面對吐谷渾這樣的小角色,他們根本不懼,更不需要擔心自已會輸。
但如果一直這樣追下去,對方又不和你戰斗,那才是最讓人頭疼的。
這一年來,段志玄被任命為西海道行軍總管,率領西北邊軍,配合契貝、黨項,討伐吐谷渾,初時還算順利。
但是吐谷渾可汗伏允見勢不妙,立即率領大軍開拔。
現在的吐谷渾,大部分都是后世的青海,廣袤無垠,想要找到數萬兵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這個時代,沒有衛星的幫助,只有斥侯可以追蹤到吐谷渾的軍隊,但是想要追上他們,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陛下有令,我等前來討伐吐谷渾,豈能空手而歸?傳令下去,加快行軍速度,爭取在大雪到來之前,將伏允的軍隊找出來,一舉殲滅。”
段志玄此時才三十多歲,就已經在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正是風華正茂之時,絕不可能在這個時侯掉頭。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