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到來得比較遲,難波津造船作坊的太郎在忙碌了一整天之后,拖著疲倦的身l走出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船只的船艙。
作為曾經隨倭國出使大唐的一名工匠,太郎回國之后,受到了極大的重視。
他原本只是南波津的一名小工匠,祖祖輩輩都在造船,只在出使的前一年,被送到了南波津造船作坊,幫助造船。
當時倭國根本就沒有造船的工匠,只是按照百濟、高句麗兩國的船只建造了幾艘,其中有一艘不幸沉入了海中。
但是,在難波津造船作坊里,太郎迅速脫穎而出,成為為數不多的懂得造船設計的工匠之一。
后來,他還跟著遣唐使,在大唐呆了兩年多。
雖然太郎在長安的這些年,只有頭一段時間能夠去造船作坊,之后便被安排到華嚴寺中研習佛經,但他也借著各種機會,不斷的研究大唐的造船工藝。
他自已也寫了幾本筆記,買了幾本關于這方面的書。
只可惜,在登州一場大火中,所有的東西都被燒沒了。
即便如此,太郎回到倭國后,就被委以重任,親自設計了難波津造船作坊的新一代海船,完全仿照大唐的造船技術,供應給倭國的一些商人和貴族。
“太郎,待會我們一起喝一杯,這是我從東家那里買來的新米酒。”
一名新羅的匠師,主動和太郎搭話。
從表面上看,這些工匠是難波津造船作坊請來的幫手,但實際上,這些工匠都是從新羅買來的高級奴隸。
所以他們才會刻意的討好太郎這位造船作坊里比較有地位的匠師。
“算了,明天再說吧,我有個問題想不明白,先吃點東西,然后再想辦法。”
太郎深知難波津造船作坊與大唐之間的差距,所以對于能夠主持建造新船的機會,他非常的珍惜。
這三個月來,太郎幾乎沒有離開過造船作坊一步,因為作坊附近已經有一間專門用來休息的房間。
這個年代,交通不方便,作坊里的幫工很少有天天回家的,大多都住在作坊里。
與其說是作坊,倒不如說是一個小村子。
……
夜幕緩緩降臨在難波津造船作坊,吃過晚飯之后,太郎并沒有直接回船休息,而是再次走到甲板之上,眺望著遠處的大海,腦海里不斷的浮現出大唐造船作坊的那一幕。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太郎忽然發現自已的面前多出了三條船。
因為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海面上的能見度并不是很好。
“這腰線的設計,看起來更穩了。”
太郎仿佛進入了另一個境界,看著那些船只,頓時感覺自已對于船只的認識又上了一個臺階。
華嚴寺的住持曾經告訴過他,要悟透佛法,就必須要頓悟。
太郎不知道自已是不是悟道了佛法,但他卻感覺到,自已對這艘船的設計,似乎有了一絲明悟。
……
“張猛,你走左邊,遺愛,你走右邊,我從中間殺過去,見人就殺。記住,先殺了他們,再燒掉他們的船,不能讓一個人跑了。”
段開山等人都戴著黑色的面具,只有一雙眼睛露在外面,悄無聲息的上岸后,立刻按照計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