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天前,秦灞就收到了京城的飛鴿傳書,讓他找一位精通玉滋國語的翻譯,點齊一千精騎兵,等待皇后前來與他會合。
前往玉滋國解救大夏被扣的商隊和使臣。
秦灞從接到命令起,就做好了準備。
他知道,皇后習得師門通天秘術,即便不用馬匹,也能日行千里。
果然才過了兩天,就等到了皇后。
兵貴神速,蔣禹清只在察布鹽湖駐軍大營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率領一千騎兵,直奔玉滋國。
他們穿過茫茫的戈壁和沙漠,翻過米爾高原,歷時一個月零三天,終于到達了玉滋國。
玉滋國按現有的土地面積,分為西邊的大玉滋,東北邊的中玉滋,東南邊的小玉滋。
蔣禹清他們打算穿過東南邊的小玉滋進入西邊的大玉滋。
大中小三個玉滋王,大玉滋王是原是玉滋國的大將軍。
老玉滋王死后,他發動兵變,殺死了接位的王儲,推了自己支持的王子上位。
沒過多久,他又殺了這位國王,自己坐上了國王的寶座。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自視甚高,不把大夏放在眼里。
中玉滋國王則是老國王最器重的大臣,左膀右臂,其權力之大相當于大夏的六部尚書,宰相。
老國王和他的兒子接連被殺,大將軍造反,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也帶著自己的一幫支持者搶地盤,自立為王。
小玉滋國是唯一能和老國王扯得上關系的,因為小玉滋王后是老國王的女兒,正兒八經的公主。
她見兩個外人殺了自己的哥哥,搶了自家的江山,因此對他們是恨之入骨。
索性心一橫,就支持自己的丈夫一起搶地盤,建立了如今的小玉滋。
因此大夏的軍隊入境去找大玉滋的麻煩,她和丈夫不僅不害怕,反而大開方便之門。
為的就是借大夏的手,除掉大玉滋國王,奪回原本屬于她的國土。
蔣禹清在來之前就做過詳細的功課,自然知道小玉滋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