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神醫也幫腔:“一起來吧。你們不吃,孩子也是要吃的。”
老倆口還是搖頭,看得出來是極質樸的莊稼人。
蔣禹清約摸知道他們是不自在,便在旁邊單獨給他們擺了一張小桌,把桌上的飯菜都撥出來一些給他們。祖孫三人這才千恩萬謝的接受了。
看到桌上的壓得實實的大碗白米飯,和燒得油汪汪的肉塊,祖孫三人均忍不住狠狠的咽了咽口水。暗道,這戶人家的日子過得可真好。
他們已經記不清有多久沒吃過肉了,于是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飯。
飯后,他們的神情總算是放松了些,沒那么拘謹了,方才同眾人聊起天來。
老兩口是諸縣人,家就在離此處約二百里的地方。此次是帶孫子上京城去看病的,順帶去拜祭了英雄紀念碑。
細追問之下,方知這是英烈的家屬。
前幾年打倭國時,老兩口的大兒子犧牲在了海上。
當時是晚上,風大浪急,連尸體都沒能找回來。
他們聽說所有戰死的英魂都會回歸紀念碑,就特地帶著孫子去祭拜了。
眾人聽聞,心中均不是滋味,問老人:“這么遠的路,就您二老帶著孩子一起來。家里其他人呢,怎么沒有一起?”
老頭兒嘆了口氣說:“家里倒是還有個小兒子。只是他生來腿殘,否則也不會讓他哥哥去服兵役了。
我那大兒媳聽說丈夫沒了后,不到一月就卷了兒子的撫恤金跑了,只留下我們老的老小的小。
老古話說的好,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專找苦命人。這輩子,老天爺大概是專跟我們家過不去嘍。”
蔣禹清沒再說話。她實在不知道該怎么安慰他們。說什么,似乎都太過輕微。
只讓滄海無涯四人擠擠,務必給這祖孫三人騰個房間出來。
一夜無話。
次日,吃過早飯,祖孫三人便感激的告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