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是陸氏帶著仆人們做的,基本都是些家常菜,吃完飯后,外頭已是華燈初上。
大家稍事歇息,喝了一盞茶后,便出門觀燈。
最近幾年大夏風調雨順,糧食連年增,百姓們的日子著實好過了許多。故而近兩年的花燈會都格外的熱鬧。
此時剛剛天黑,城中便處處亮起了燈籠,尤其是御街兩邊,更是成了燈的海洋。
街上人頭攢動,大多都是全家出動的。大夏民風開放,少男少女們均可以鮮衣怒馬,任意出游,不用戴祎帽。
商家們為了招攬顧客,家家門口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漂亮燈籠。
甚至專門請來有才士子出燈謎對聯,并許以重金做彩頭,任憑游人猜兌。
一來涂個樂趣,二來也為宣揚自家店鋪的聲名,可謂是使盡了渾身的解數。
蔣禹清興致勃勃的游走在一個又一個燈籠攤位間,觀賞著這項流傳千年的傳統民俗文化。
看燈,看人,也猜燈謎。
她于此道并不精通,碰到簡單的也會試著去猜一猜湊個熱鬧。
稍微難一點的就沒轍了。但架不住她有倆超級外掛。
比如她牛氣轟轟的狀元哥哥,又比如文武雙全的景衍小哥哥。
蔣禹清看中了一盞十分漂亮的仕女圖走馬燈,很是喜歡。
單買的話要四兩八錢銀子,她有些舍不得。
不過那燈下還貼著一條燈謎曰:食伴黃卷枕半書——卷簾格。打一官職名!
???什么玩意兒!半文盲的某境主一腦袋問號。
忙轉頭尋她的外掛。
只可惜她的狀元哥哥這會兒正在旁邊的一個攤子上,同人斗聯斗得正歡,好似沒空理她。
她只好把目光投向旁邊的景衍。
景衍輕輕的摸了摸她的發頂,溫柔道:“清清想要那盞仕女走馬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