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個縣中,產量最低的平均畝產也有920來斤,最高的有1011斤。
消息傳開,全肅州的百姓們都沸騰了,他們紛紛跑上街頭,甚至跑到縣衙門口,去磕頭,只為表達內心的感謝。
九月,收完了青稞,就開始刨土豆了。
全肅州的平均畝產在2650斤左右。消息一出,百姓們再度喜極而泣,肅州有救了,過了今年,明年他們再也不會挨餓。
蔣文淵下令,讓各個縣衙務必嚴加看管好這批種子直到來年分發給百姓。但有差池,直接提頭來見!
各縣主官自然不敢懈怠,真出了事,這位上峰可是真敢殺人的。
收完了土豆,各縣的棉花也迎了來有史以來的最大的豐收。
今年有了足夠的水源灌溉,各縣的百姓們在保證自家不會餓死的情況下,使勁兒的種棉花。
收上來的棉花,蔣文淵全數賣給了當初中標商人。這樣,百姓們即賺到了錢,中標的商人也能靠這些棉花獲得比從前更多的利益,皆大歡喜。
雙方交接的時候,蔣文淵問那位大棉商,自己能不能同他訂十萬條6斤重的棉被。
大棉商當即就驚了道:“可以是可以,但是大人您要這么多的棉被作甚。”
蔣文淵憂心道:“冬天馬上就要來了,玉門關大營里的將士們還沒有新棉被。他們的被子都是幾年前的了,早已板結不保暖了。某身為大夏的一員百姓,也想為他們盡一份心意。”
大棉商道:“即如此,侯爺為何不扣下一縣的棉花?”
蔣文淵搖了搖頭道:“當初招商訂好的畝數,怎能臨時變卦。該怎樣就怎樣。我若私自扣下,那就是失信。人無信不立,做為一府主官,我不能自毀長城,做失信于人的事。”
大棉商深深的被他的人品所折服,6斤重市值二兩多銀子一條的新棉被,最后以1兩八錢的超低價格賣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