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娘生父母養的,都是戍邊的,他秦夷簡的鼻子是比我們高三寸還是咋滴。不行,他們有的,我們也得有,我們也得要。
于是將領們一邊飛鴿傳書報往京城,一邊直接派人跑到肅州的和安醫院,要求派軍醫過來學習。
蔣禹清能怎辦,只能答應。
于是呼,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肅州的和安醫學堂又多出來一批全部由軍醫組成的醫學生。
除了南方的太遠,來不了外,西北和北方包括玉門關大營在內共五個大營,共計送了四十五個人來,好家伙比京城醫學堂的學生還多。
除了玉門關大營,仍舊是五人一組,一月一輪外。其他四個大營因為路途遠,都是十人一組的來,學習時間也改成了三個月。
為了安置這四十五個學生,蔣禹清又不得不自掏腰包買在附近買了座民居,改建了一下當作軍醫們的宿舍。
人一多吃飯也就成問題,蔣禹清索性又面向社會招標,搞了個小食堂。總算完美的解決了吃飯問題。甚至家里種的,有吃不完的蔬菜也會時不時的送些來這里。
至于各個大營隨醫軍們一起送來的那點子可憐的軍費,蔣禹清是一文沒要,全給來學習的軍醫們充進了飯卡里。
她在大營里待過,知道他們有多么不容易。并且她也不差這么點,能幫就幫一點罷!
沒有將士們在前面負重前行,又哪有她的歲月靜好。
蔣禹清忙,非常忙。
白天忙著帶學生,給病患做手術。晚上還要進靈境修煉。
為了她標下來的肉蓯蓉和三千多畝黑枸杞,她還常常在半夜帶著白小十飛過去,就為了給它們輸送一些生機靈力,促使它們生長的更好。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