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尷尬的手在破舊的衣服上擦了擦后,把自己的那個窩頭,沒咬的那半邊掰了下來,遞給了蔣禹清。
蔣禹清微一頓,便雙手接過,真誠的說了聲謝謝。
這時蔣文淵遞上來一個包袱道:“老人家,我們帶得有干糧,可否請你的家人幫我們熱一熱,我們會給銀錢的。”
婆婆道不過熱個干糧而已,哪里就要銀錢了。打開包袱一看,見滿滿的一包袱白面饅頭,不禁愣了。
她的兒媳主動接過包袱進了廚房。
重新蒸過的饅頭,宣軟又帶著精糧特有的清香,饞得孩子們直流口水,看得眼睛都直了。
蔣文淵拿出自己人的份,剩下的都給孩子們分了。婆婆很不好意思,直說占了他們的大便宜了。轉身又去廚房切了一碟子醬菜過來。
蔣文淵就著醬菜邊啃饅頭邊同婆婆說話,問家里孩子都在做什么營生。家里都種了什么,收成如何。
婆婆道:“我的三個兒子都上肅州府城找零活去了。我們這地方氣侯不好,每年也就種點青稞,棉花。
今年老天爺給面子,下了幾場雨,青稞收成還算不錯。棉花卻是不行了,生了蟲,結的棉桃又少又小,賣不了多少錢。”
婆婆又道:“后生,我聽你的口音不像我們肅州人,你又是打哪兒來的。”
蔣文淵笑呵呵道:“我是零州人,來肅州給人干活來著。我家里也是種田的。”
婆婆就笑了:“零州是南邊吧。南邊多好啊,氣侯也好,還產大米呢。
你怎么想不開跑到我們這地兒來干活來了,肅州這么窮,時不時的還有匈奴韃子來搶,哪里有什么好活喲。當官的都不愿來!”
蔣文淵意味深長道:“肅州現在窮,以后未必就窮。我喜歡肅州,肅州挺好的。”
婆婆笑的很開心:“后生,你是第一個說我們肅州好的外地人。”
蔣禹清也哽著脖子把那半個窩頭咽了下去。
是泡發的干野菜混著少量的青稞面做的,差點沒把她給噎死。灌了足足一碗水,方才吞下去。